第五章 康有為一生中唯一一次起義為何失敗?

梁啟超利用興中會在檀香山籌得巨款

當康有為去加拿大創辦保皇會之後,梁啟超留在了日本辦報。梁啟超是見過孫文的,康先生不在身邊,梁啟超就經常往孫先生那裏走動走動,接受“革命的教育”。頭腦發熱的時候,梁啟超甚至給康有為寫過一封信,規勸師父倒向革命。梁啟超的意思是:皇上雖然對師父您有“知遇之恩”,但目前看來似乎只有革命才是出路,我們可以加入革命隊伍,只要不殺皇上就可以了嘛;等革命成功後,皇上不是一樣可以競選“總統”嗎? 可想而知,康有為看到這封信是什麽感受。他特意派專人到日本給梁啟超“反洗腦”:你最好老實一點,不要和“行者”(指孫文)攪在一起,不然我就要斷了你的資金;革什麽命,你不想想,沒有咱保皇公司賺錢,你就得喝西北風! 康有為還是康有為,他知道自己山高皇帝遠,是很難控制住梁啟超的。為了釜底抽薪,他幹脆來了一招絕的——派梁啟超去孫文的老根據地檀香山籌款! 師父的命令,梁啟超不得不執行。臨行之前,他找到孫文說:雖然我師父不同意我們兩派合作,但我一定會克服困難,最終會爭取把兩派撮合的! 孫文聽後大喜,覺得這個“小梁”還是可以爭取的對象。於是孫文立即向孫眉和檀香山興中會寫了介紹信,請他們好好招待梁啟超,為他的工作提供便利。 拿著介紹信,梁啟超很快在人生地不熟的檀香山站穩了腳跟,他還一度住進了孫眉的家裏,成為孫眉孩子的老師,也認識了很多華僑,然後——梁啟超全心全意地為保皇會籌款。 事實證明,“保皇”的旗號比“革命”要受歡迎多了。許多檀香山興中會的元老都脫離會籍,投入這筆更大的“生意”,甚至連孫眉都要加入。短短的時間內,梁啟超打著保皇會的名號籌到了不少的錢款。而被挖了墻腳之後,檀香山興中會靠剩余寥寥無幾的會員就更籌不到錢了,因為華僑們的募捐市場也是有限的,現在來了兩個宗旨不同但目標市場相同的競爭對手,只能是此消彼長。 不得不說,梁啟超實在是一個極為出色的“業務員”,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裏,他就以那兩封介紹信打天下,籌了近十萬的款項!這是以前在這裏籌過款的孫文萬萬不能相信的。而此時的梁啟超也早把“撮合兩派”的工作忘到腦後了。別人要問起,他就說:我這是名為保皇,實為革命嘛!見到果然如康有為所說,“保皇”在籌款市場的前景更好,梁啟超幹脆又給孫文寫了一封信,勸告孫文“倒向”保皇:古人說的,雖有智慧,不如順應時代潮流,我覺得您也應該稍微變通一下,只要我們都是為了推翻慈禧,您以皇上為“總統”鬧革命不也是一樣嗎? 孫文接到這封信後簡直鼻子也氣歪了,當場把梁啟超罵了一通。孫文傷心的其實並不只是被挖走了地盤,他更傷心的是原來看錯了人——即使梁啟超真的倒向“革命”,他也並不適合“革命”,因為他並不具備一個革命者的素質。 和那位似乎從不改變的康有為相比,梁啟超一生多變,反復無常。這與年齡沒有關系,只與性格和閱歷有關系。1896年甲午戰後,23歲的梁啟超以文章嶄露頭角時,各方前輩都喜愛這樣的“好苗子”,浙江錢塘縣知縣吳小村卻建議梁啟超“不要急,慢慢來”。他準備在西湖邊給梁啟超找個好地方,給他買上一堆書,再請上英語、德語老師各一人,把梁啟超“關”上五年。吳小村的意思是,梁啟超還很年輕,其實還只是一個有靈氣的書生,應該先專注於學問,把基礎打牢,形成穩定的知識結構和見識,現在讓他一頭紮進社會去搞政治活動很可能會害了他,到時候學問家和政治家都當不好;但康有為和湖南官員黃遵憲都認為“國勢危急,時不我待”,堅持讓梁啟超出來搞政治活動。吳小村和黃遵憲二人爭論了近半年,最終還是黃遵憲在康有為的支持下獲勝。梁啟超被安排去長沙時務學堂擔任總教習,直至後來參與戊戌變法。但梁啟超在本質上還是一個書生,他所謂的“以今日之我戰昨日之我”用於追求學問還可以,但政治家不是這樣的。政治家確實需要“順應大勢”,但更需要有一種“不做則已,做則決絕”的堅持,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核心資源和優劣勢有清醒的認識,知道什麽是不可以放棄的;否則,表面上處處跟上“形勢”,實際上處處錯失“形勢”,這正是梁啟超所缺乏的。 見到梁啟超不負所望,回心轉意,康有為就十分高興了。為了勤王起義,康有為特地制訂了一個“兩頭鼓動”的策略。 在海外,他鼓動華僑們:保皇會在內地“已擁兵七十萬”,實力強勁,現在就差軍餉了,希望大家踴躍捐款,將來完成一舉勤王成功,皇上一定不會虧待大家! 在大清國內,康有為的人放風:我們保皇會已經在海外“籌得巨款”,現在就差軍隊了,希望你們踴躍參加勤王軍隊,皇上將來會重用大家! 看來康有為這個人才是真正的“大炮”,但這種效果是奇好的,特別是在籌款方面,成績驕人。到1900年下半年時,加上梁啟超在檀香山近十萬的籌款,保皇會總共籌得款項約三十萬。康有為手裏有錢了,那麽接下來就是解決兵的問題。 兵的問題其實比錢更難解決,這畢竟是要冒著殺頭大罪的。不過這也難不倒雄心勃勃的康有為,他制定了一個“朝野同時發難,粵、湘、鄂並舉”的大手筆計劃。所謂“朝野同時發難”,就是同時策反朝廷將領。看來當年策反袁世凱失敗後,康有為對向朝廷挖墻腳仍然有孜孜不倦的追求,這次的目標是有“北袁南岑”之稱的武將岑春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