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失去控制的權力天平(第3/4頁)

高宗開始張羅著為舅舅長孫無忌平反。舅舅啊,當年你死得有點冤。當時我政治上不成熟,做得有點絕。他下詔恢復長孫無忌的爵位;然後遷墳,陪葬昭陵;接著找來長孫無忌的曾孫長孫翼承襲趙國公的爵位。這是劉仁軌封詔修史的第二年。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初春,彗星再度出現於長安城西北方的天空中,隨後太陽突然變成了黃褐色。皇宮內院一時被各種謠傳和猜測攪得人心惶惶。一環扣著一環,高宗一連串的淩厲攻勢讓武則天喘不過氣。她打了辭職報告,高宗沒批。

武天後一時陷入了手下無人可用的困境,她對自己的未來有清醒的認識。

第一,她必須掌握政權,常委班子中(宰相中)一定要有她的人,必要時時立挺她。

第二,她必須掌握軍權,槍杆子裏出政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而現實情況是,她真的就要無路可走了。這年三月,武天後決定離開都城長安,移往洛陽的合璧宮。

當時的領導班子以宰相劉仁軌為首,另外幾位宰相戴至德、張文瓘是太子的鐵杆粉絲,郝處俊是忠誠的反武派戰士。扳著手指頭算算,想找個人幫幫自己都成了夢想。在武天後掌握實權的情形下,宰相們膽敢在高宗面前提出反對意見,以前根本不可能發生。隨著反武派勢力的逐漸擡頭,武天後不得不有所考慮。

武則天是個政治敏感性極強的人,她不會在反武派官員的攻擊之下亂了方寸。自己頒發的十二條革新政策,事實上就是向貴族的保守勢力發起挑戰,也是先發制人的策略。

武天後頒發的十二條革新政策,又名建言十二事。十二件事,事事關乎社稷。

一是勸農桑,輕徭薄賦。保護農民種田積極性,不要動不動就拋荒;

二是免京師附近百姓租稅徭役。之所以免,是因為這些百姓為了國家的大工程大建設,做出了巨大犧牲;

三是停止用兵,德化天下。打群架太野蠻,雷老虎的以德服人,值得提倡;

四是一律禁絕浮華淫巧。抓好領導幹部作風建設,廉潔自律從我做起;

五是停止大興土木,節省開支,要把國家的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浪費可恥;

六是廣開言路,有意見只管提,有想法只管講,當然聽不聽是另外一回事;

七是杜絕讒言。那些背後捅人刀子,告黑狀的事少做;

八是王公以下學習老子《道德經》。王公以上個個是道德模範,就不用學了;

九是父在母亡,為母守孝三年。尊重女性,從為自己老娘守孝開始;

十是獎勵有功,無論是博士、勇士、壯士還是烈士,國家都給撫恤金,都給獎學金;

十一是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祿。公務員漲工資,京官首當其沖;

十二是任官長久,才高職低者超級晉升。組織部門一定要選好人用好人,提拔幹部要不看背景,不唯學歷,不問出身。這十二條以高宗的名義發布詔令,即日生效。

這建言十二事的提出,證明了武天後政治手段的高明,她花大價錢養起來的北門學士,終於派上用場。類似這種材料文獻,其實並沒有多少過人之處。武天後炮制這份材料的目的只有一個——收買人心。

在此之前,武天後就已經預感到可能會發生這種事。上官儀事件就是一次響亮的警鐘,音猶在耳,她又怎能忘記?她開始為自己上位大造輿論聲勢,召集一些才資俊秀的碩學鴻儒。

會叫喚的狗好找,但是做到絕對的忠誠卻不是容易事。

要成大事,必須要有一幫屬於自己的人。如果這時候強行在宰相中安插人手,難度不小。

但她很快就為自己找到了蹊徑——編纂書籍。別忘了武則天當年也算是知識女性。索性就打著文學的旗幟,培養一幫學士作為自己的忠誠粉絲,從他們中間發現好苗子。

這就是日後權傾朝野、號稱“內相”的翰林學士的前身——北門學士。之所以是北門,不是南門或者其他門。是因為當時大唐的公務員平時上班是從南門進入,而這些學術超男在武後特許下可以從北門,也就是玄武門進入。由此看來,這北門是武後為他們開的後門。

這種做法難免不讓人想起當年唐太宗李世民開弘文館招攬十八學士。

武天後見心腹宰臣一個個像老樹般衰老凋零,難逃自然法則。她便援用前朝故例,招攬了一幫資歷較淺的文人寫手來幫她編寫書籍。這些人算是她找來的槍手,讓他們寫,署上自己的名字。過去召集博學鴻儒寫書基本上都是從州縣,經過海選、初賽,最後殺入決賽,完全是一幫學術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