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皇後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1

在武昭儀的精心策劃和運作下,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十三日,大唐高宗皇帝正式下達廢後的詔書,詔書上說:“王皇後、蕭淑妃企圖以鴆酒害人,廢為庶人,其母及兄弟一律除名,流放嶺南,沒收其全部家產。”

詔書以最快的速度傳達下去,讓朝堂內外為之一震。王皇後一代外戚世族,皇室玉牒上,刮去了他們的名字。大宗房產錢財,也憑空撒手而去。

廢王皇後的詔書頒下後六天,也就是十月十九日,以許敬宗和李義府為首的文武百官同時上書請願,要求立武昭儀為後。大勢所趨,沒有人敢逆勢而動。高宗李治早就在等著這一刻,順勢頒下新的詔書。

詔書有雲:“武氏門著勛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待從,弗離朝夕,宮壸之內,恒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鑒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後。”

這份詔書其實就是替武昭儀洗白身份,將那些為世人所詬病的地方統統洗刷去。高宗就是要告訴天下臣民,武昭儀不是蘇妲己,而我更不是紂王,她的出身好、人品好,而且又是先皇賜予我的,這麽好的女人如果不能冊立為皇後,那真是天理難容。

在高宗皇帝的一力支持之下,朝臣們也只能徒喚無奈,由最初的反對,到慢慢地接受。

這場非武力的政治鬥爭,從武昭儀在六月當不成宸妃後展開。從六月到八月底,武昭儀挾持最寵愛她而又略顯軟弱的高宗皇帝,用行賄、重賞、關說和貶黜等手段,以拉攏和收編的方式,迅速組成自己的權力班子,其中包括宮女、宦官以及自己的母親。同時在外朝密布眼線,建立情報和監視網,而且親自監聽君相的密談。

武則天身上具有的權力企圖心,進取人格、組織能力和靈活的鬥爭技術在這時得到了充分展現。

作為武則天的政治對手,長孫無忌自恃身份、地位和權勢只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並沒有將年僅31歲、深居內宮的小昭儀放在眼裏。雖然王皇後因為此女已然失寵,皇後的舅舅柳奭因此被罷相貶黜,自身樹有政敵或潛在政敵,但是長孫無忌毫無警覺意識,以至於讓自己的權力集團陷入被動狀態。

等到武則天真的向他發起挑戰,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關隴集團迎戰得極為狼狽,蒙受重創。等到他們被逼至絕境,再想有回旋的余地已經不可能。

決戰進行中,除了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和來濟力爭之外,未見其他朝臣的加入或聲援,根本看不出所謂的“關隴集團”的存在。朝中大臣可能早就厭倦了長孫無忌、褚遂良朋黨小圈子的專權壟斷,也可能在李、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背後所做的心戰談話之下,朝臣們也樂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置身事外看兩派相鬥的大戲。

2

武則天從最初的才人一步步登頂,成為大唐皇後的唯一候選人。但是她並沒有被即將到手的勝利沖昏頭腦,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這個皇後還沒有得到百官的承認,她還需要做出一些姿態。

在高宗皇帝的詔書頒下後的第三天,武昭儀成為正式的新皇後,她也呈上一份語氣堅決的奏章。大意是:一個月前,皇上有意立妾為宸妃時,韓瑗、來濟曾經當著皇上面激烈諫阻,我不記恨這件事。身為丞相,如果不是忠誠為國,絕不可能這麽做,他們的心意實在難得,懇請皇上能夠獎賞此二人。

武昭儀在這時候遞交這樣一份奏章頗值得玩味,對於只差一個冊立形式就可以成為皇後的她來說,現在又回過頭來重提宸妃之事。不外乎有兩個目的:一是顯示自己的雍容大度;二是告訴韓瑗、來濟這些反對派們,你們不要再跟我過不去,誰也無法阻擋我前進的步伐,你們的命運捏在我的手裏。

當然最感動的要數高宗皇帝,他拿著奏章展示給群臣們看,文武官員們,你們都好好看看,如此高風亮節,如此母儀天下,如果武昭儀不當這個皇後,那麽試問,後宮裏還有誰有這個資格?

韓瑗、來濟二人也是百感交集,面有慚色。他們在一番痛心疾首之後,多次要求辭職。如此強悍的政治對手,讓他們心生怯意,或許只有退讓,才能實現自保。

不過,高宗皇帝並沒有批準他們的辭職。他像是要和誰賭氣似的,他要讓官員們認清當前的形勢。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權臣說一不二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一切要聽我這個皇帝的。我讓武昭儀來當這個皇後,她就是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