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臨幸後的龍榻上,鮮血如一張命運的地圖

1

武則天之所以停步不前,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那就是“唐三代後,女主武王當有天下”的讖語。這種讖語對於中國歷史來說並不陌生,相信或者不相信,總會有一部分人因此背了黑鍋,也有一部分人從中撈到了好處。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三月,太白金星多次在白天出現。自古以來,這一奇異的天象常常被人看作是更換天子的征兆。讖語和謠傳在都城長安的街巷坊間悄悄流布,經由朱雀天橋浸漫於皇城禁苑,讓每一個局中人為之心亂。

在宮廷內部,一度盛隆祥瑞的貞觀治世現已被一線陰霾籠罩。皇太子李承乾於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發動的旨在篡位的宮廷謀反雖然很快得以平息,但它似乎已昭示出日後一系列重大變故的相繼發生。

三月十二日淩晨,太史令李淳風突然奉詔入宮。作為掌管天象、編修歷法的蔔祝史官,李淳風曾經多次被太宗李世民召見。當他的坐騎穿過城北的一排牒樓,來到灞水沿岸的沙堤上時,皇宮的威嚴氣息讓李淳風突然意識到,皇帝陛下此番召見有些不同尋常。

眼下雖值初春,但長安城中依舊是一派深冬景象。灞水兩岸寒鴉麇集,枯樹和宮墻在晨曦中沉睡。在遠處的終南山巔,經年的積雪尚未融化。馬隊進入中央南門之後,很快踅入一條便道,繞過太極殿西側巍峨的護墻,徑直朝太宗皇帝的寢宮走去。

太宗皇帝看上去一夜未睡,略顯浮腫的臉上布滿愁容。盡管他強打精神,勉力支撐,但仍然遮掩不住一臉遲暮倦態,這讓李淳風略感意外。

太宗皇帝知道李淳風精通天文歷數及陰陽之道,正因為如此,才讓他擔任太史令。

李淳風不負聖望,到太史局後發明了渾天儀,其形狀與今天的地球儀相似。李淳風又根據渾天儀完成了渾天說,認為天體的形狀,如同鳥蛋,天地之間的關系,就像蛋白包著蛋黃,並可測定兩者之間的距離和角度。

和李淳風一番寒暄之後,李世民臉色微變,將談話內容引入正題,問道,近來太白金星時常於白天出現,不知預示怎樣的吉兇禍福?

李淳風略一思索,隨即答道:“日月星辰變異之象在歷朝歷代都會出現,不過眼下太白金星的出現和坊間流傳的《秘記》有關。”

太宗皇帝雖然不願意聽到這句話,可李淳風還是要說:“據《秘記》上說,唐朝三世之後,有武氏起而滅之。”

太宗皇帝一把抓過李淳風的手,急切地問道:“如果天命已現,卿當直言相告。”

李淳風不敢隱瞞,只好直言相告:“此人身居宮中,有可能就在皇帝身邊。”太宗李世民聞聽此言,臉色陡變,繼續追問道:“既然此人已在宮中,若將他除滅,以為如何?”

太宗急於想從李淳風那裏獲取破解兇兆之法,可李淳風告訴他:“現在除滅,時機未到,要順應天命,待到30年後,此人已老,災難自然會化解。如果現在違天意將此人殺害,天命或許會帶來更厲害的人物,天降的災難將會更大。如此,可能使皇上的子孫都受到傷害,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可怕。”

太宗皇帝陷入了沉思,過了很長時間,他仿佛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他再次詢問李淳風:“聽說你和術士袁天罡正在合寫一部天地衰變的推背圖,不知圖中是否推衍了大唐的未來?”

李淳風不覺一愣。除了袁天罡之外,他們在終南山麓的清風觀合演推背圖一事絕無外人知曉,不知太宗皇帝從何處洞悉此事。

李淳風只得據實稟告:“此圖系由《周易》推化而來,現尚未齊備,不敢以此擾亂聖聽。”

李世民因為尊重李淳風的才學及預言能力,才沒有憤怒地追究對方的責任。盡管李淳風是飽學之士,但在古人無法解釋清楚的自然科學面前,他卻用預言來推導未來。李淳風的預言,讓太宗皇帝不免心生恐慌。

李淳風說到這裏,臉色也在話語流轉之間變得蒼白,他相信自己的研究結果,相信自己的直覺。他說的一切,將會在數年之後成為現實。

太宗也不知道嬪妃以下的宮人,以及尚儀局等六局的女官,和眾多的宮婢等後宮數千女子中,有幾個人是姓武的?不過他還是想到了自己一段時期以來寵幸的才人武媚。

憑著多年的用人識人經驗,他能夠看得出來,武媚年紀輕輕,眉宇間卻沒有小女子的惺惺作態。她雖然看上去像個單純的、柔順可愛的女孩子,但舉手投足間卻透著不凡的膽量、智謀和教養。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太宗覺得這個女孩子身上有一種無以言說的吸引力,讓他一度無法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