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宮墻深深深幾許,凋零了花樣年華

1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少女武則天辭別母親來到大唐的都城長安,成為唐太宗後宮萬千佳麗中的一個。太宗時代的後宮略顯寒磣,一切都顯得因陋就簡而了無生氣。

後宮是皇帝的大花園,那些美麗聰慧的女孩子就像花的種子被皇帝隨意地播撒於這裏,讓她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或者讓她們成為枯枝殘花自生自滅。如花樣美麗的生命個體,來了又走,只為等待一個薄情寡義者的一夜恩寵,就要耗盡一生。

她們中有因罪沒入宮中的犯官女眷,也有隨例采選的普通宮女,14歲的女孩武則天以美貌文才奉召入宮,這是她傳奇一生的真正開始。相比之下,武則天還算比較幸運的,因為她剛進宮就得到五品的才人封號,並賜號武媚。進宮對於武則天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在當時看來還很難說清。

我們暫時就按照太宗李世民所賜的名號——武媚來稱呼於她。

14歲的武媚,剛進宮就被封為五品才人,確實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後宮佳麗三千,皇帝身邊的女人多了去,可是真正能夠得寵的就那麽幾個,正所謂“三千寵愛集於一身”,概率低到就算作弊抽老千都很難保證中大獎。

她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將在這個時代最繁華的深處開始一生的凋零,想要在後宮出人頭地難於上青天,所以一般的父母都不舍得讓女兒去冒這個險。楊夫人雖有心讓女兒通過此路徑改變命運,但事到臨頭還是難以割舍。她在聽到女兒通過海選就要被召進宮的消息後,終日以淚洗面。

可武媚並不是這麽想,她願意為自己的人生冒一次險,人生本就是一場冒險之旅,如果一味地在平淡中求生存,那麽求來的只能是更為平淡的人生。

皇城的紅墻把14歲的武媚與外面的世界生生隔斷,透過掖庭宮的窗戶,她可以隱隱約約望見遠處的終南山,可以看見振翅的蒼鷹在樹梢上像風一樣掠過。她看不見的是嘈雜的繁華的長安市井,看不見的是她的清寒之家,也看不見她的母親和兄弟姐妹。

與那些初入後宮的宮女不同,武則天並沒有在面對掖庭宮漆黑的夜空和冷淡的月光時淚水漣漣。眼淚真的不是她問候這個世界的習慣性語言,盡管她的內心在某個時刻也會失望到冰點。

唐太宗是歷史上渴求人才的明君,他對陪伴在身邊的女性的素質要求也很高。之所以選武則天入宮,不是因為她的天姿國色,主要還是偏向於她的才情。與武則天同居一室的是徐惠,是大臣徐孝德的女兒,右散騎常侍徐堅的小姑,是真正的名門淑女、大家閨秀。

太宗皇帝之所以宣武則天入宮任才人,主要是因為他了解武士彟對這個女兒的教育,聽說她能詩能文、書法、音樂皆好。太宗詔宣武則天進宮後,親自召見,跪在他面前的女孩毫無怯色,隆鼻方臉,前額寬廣,眉清目朗,顧盼生采。給太宗皇帝留下了生動活潑、聰明智慧的美感。 

太宗皇帝也只是簡單地問了問她的家庭、年齡等基本情況,便算首肯她為自己後宮中的才人,匆匆結束了第一次見面。

近年來有專家臆斷武則天感情世界裏最愛的男人是李世民。只能說,專家是專家,可專家並不是愛情專家。女人與男人的愛必須有欽佩的成分在內才會完美而持久,而縱觀武則天的一生,天下能讓她真正仰視的男子可以說是寥寥無幾。而在她情竇初開的年紀,她見到了一代偉男——李世民。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武則天“以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後又被賜號“媚娘”。人們在說武則天與唐太宗的關系時,總在試圖美化。一個位列千古名君榜,一個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他們之間的碰撞不應該是白開水似的平淡無奇,應該是火星撞地球,應該有強烈的戲劇沖突。

於是有人站出來力挺武則天是傾慕唐太宗的,他們還拿出了女性心理學來分析。因為武則天入宮時侍奉唐太宗的年齡,剛好是一個女人的心理固置期,又恰逢其父病逝,得以充分體會女性的柔弱和卑賤,因而變肉體羨慕為男性崇拜。有機會侍奉太宗皇帝,剛好使其與衷心傾慕的男人心身交合。

這種推測不管有譜沒譜,但卻大有市場。

還有人說唐太宗對武則天也很賞識。他們還拿出了武則天馴馬的故事來證明,說唐太宗有馬名獅子驄,無人能制。武則天出了個主意:“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如果真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宮中嬪妃眾多,而武媚只是五品才人之一,如果沒有突出的自我表現,是不足以讓皇帝注意到的。她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在君王面前表現自己的機會,從進宮的那一刻起她就帶著旺盛的企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