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折返長安

“以戰逼降?”

費倫苦著臉重復一次,見對方不為所動,便又道:“原本還成,如今大雪一下,城頭城下全是積雪,我軍又沒有攻城器械,難道蚊附攻城?這當真就是笑話了。”

折孝忠笑道:“我在這裏半年,難不成全是白費功夫?”

“哦?誰人願降,或是願為內應?”

費倫倒不愧是行人司的主管,由折孝忠一言半語,已經知道對方的安排如何。

折孝忠笑道:“今晚你們剛到,我就去見了何灌,他原本是要等三叔的安排,被我用四叔和大兄彥質的書信說服,願意率豐州先降,這樣,咱們就能兵不血刃,直到麟州城下。”

費倫先也是歡喜,大雪突降,攻城困難糧草不多,再耗幾天就要無功而返,敵人內亂一起,則勢必陣腳大亂,宋軍就可以從容一些,又能得到糧草補給,又可以得到降軍的臂助,再好不過。

只是想到其中利害,卻又向折孝忠問道:“何灌是折家老臣,當年折可求率折家投降,他可並沒有二話。”

他並沒有直說此事不一定可靠,為的是害怕傷了折孝忠的面子。幾個兄弟都是禦帶器械出人頭地,唯有他郁郁不得志,此時立功的心想必正盛,費倫也不想觸了這個兄弟的黴頭。

折孝忠爽朗一笑,拍拍他肩,答道:“五郎放心,不但何灌,就是我堂兄折彥文也在豐州城內,對投降一事也沒有二話。他們都知道三叔是要拿更大的法碼,都深惡其行。當初投降是心疼諸子,現下陛下赦其罪而不翻然悔悟,卻與朝廷討價還價。何灌與折彥文等人都覺其太過,這一次可是不跟著他一條道走到黑了。不僅是他們,麟、府二州也有不少人,只要朝廷大員持節而至,必定投降,還有人與三叔故主之情難舍,看著他行事罷了,倒不是不想倒向朝廷。”

說到這裏,他終是覺得欣慰,長嘆口氣,又道:“我折家受大宋恩養百年,心慕中華,到底不會當真侍奉蠻夷。”

其實折家就是不折不扣的蠻夷黨項,只是漢化已久,已經不將自己看成是胡人,而只當自己是漢人,這種情形,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比比皆是。

費倫見他篤定,便也放心,當下又將他引入姚端帳中,由著折孝忠將詳細情形說了。待到半夜時分,豐州城門悄然打開,宋軍精銳入城,接管官署,軍械庫、糧庫、城門各處。待到第二天天明時分,城內的人尚在懵懂之間,豐州已經悄然易幟,重歸大宋治下。

城中將領多半已經被折孝忠說動,約束部勒屬下,交卸武器,悄然回營。少數強硬的少壯派將領,則半夜宋軍入城後就已經悄然捕拿,下到城內監獄看押起來,是以這一場關系三州門戶的大戰,竟是一人未死,只有幾個宋兵在入城時大雪路滑摔了幾跤,跌斷了手骨,其實竟是一點損失沒有。

天明之後,城中局勢已然大定,近半宋軍入城,其余則移營城下。

少許仍然忠於折可求的將領被放出,赤手空拳騎馬北行,至麟州尋折可求報信。

折可求聞信大怒,卻又深覺恐懼。他這個家主已經全無威信可言,而叛亂一起,則再難遏制,環顧左右,好象人人都戴著面具,並不那麽可靠。

而不待他有所動作,宋軍主力跟著逃回的將領腳步而至,團團展開,旌旗招展,軍容之盛非人數可以達到。

而折家少壯中,有少數不服的領兵出戰,宋軍主力巍然不動,只張憲等將領帶著小股騎兵,就將出城迎戰的折家軍打的灰頭土臉抱頭鼠竄。

折可求先中明白,並不是折家的兵現在如此不經打,而是上下離心,兵將皆無戰意所致。

他思前想後良久,又知道堅持下去,難免有不測之禍,只得稱病,令其弟折可同署理三州事。結果他前腳下台,折可同便立刻宣布接迎宋帝詔使,折家再歸於宋廷治下。

為了讓長安放心,除了奉表認罪外,折可求還被迫帶著自家子女親族,親赴長安,向皇帝請罪。

麟府豐三州事定,姚端等人不敢停留,此地已經是冰天雪地,料想太原雖不致如此,也想必是天寒地凍了。若是要在今冬之前將河東大局穩住,太原就算不得手,也勢必要增加兵力,重重圍住。

他們先是奉的張俊軍令,待到此時,樞府命令又至,除姚端所部外,還有劉琦率領所部三萬余人,渡河趕往太原,合計將有六萬余人的大軍,將不到兩萬人的太原城團團圍住,縱是金兵有少量援兵前來,也是無濟於事了。

姚端所部到得豐州城下時,已經是靖康五年十月,在城下耽擱十日不到,已經成功解決河東後患,所部兵馬開拔向太原而去,及至平陽時,又與渡河而來的劉琦所部匯合,問著潼關附近也是下雪,金兵不能再攻,而又提防宋兵追擊,分頭別部退出潼關谷道,開始往著京東和河北諸路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