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生而知之(第2/2頁)

不僅是土地如此,就算是城中的住宅都是如此。永樂年間赫赫有名的夏尚書家,當年住的是皇帝賜的大宅子,鐘鳴鼎食,城外良田無數。但夏元吉一死,城中的大宅就收回,另賜別人居住,城外田地也多被別人侵吞,夏家如此,當初的權臣也多半如此。

當然,封爵或是與皇家結親了的權臣除外。世情如此,也就怪不得人願封爵恩蔭武職,以保家族世代富貴了。

“我來問你。”張佳木向著劉全道:“你在齊王那裏時,他一畝地收成多少?”

“大約總有兩石左右吧,不過那邊是米麥各半,地近海,河流水道也多,和咱這裏不同。”

齊王的封地是在青州,建文當政的年間曾經廢為庶人,後來永樂年間才又復爵,不過宣德年間齊王的後代全部移居鳳陽,齊王這個封爵在大明就不復存在了。

“聽說齊王很富,是不是真的?”

問清楚了齊王的土地多少,肥沃程度如何,水利興修的情形之後,張佳木盤算了一下,又想了一想當初齊王荒淫無度的傳聞,覺得怎麽樣靠著土地收入這錢也不夠花的,於是問劉全道:“他的錢是哪兒來的?”

“齊王的佃戶都是騙來的,只給點活命的口糧,有時候活命的口糧都不給。上工下工,都是用皮鞭抽著趕著,不肯做的,就地打死的也多了。所有的地,都是齊王的,各家各戶一起種,所以不論肥瘦,都一般下力氣。還有,齊王在海邊開辟鹽場,用騙來的流民當鹽工,用廢用死了就再騙一批,開山為田,煮海為鹽,齊王不富才怪。”

這樣的做法,當然是富可敵國,不過也怪不得齊王被永樂再一次廢掉,然後齊王一脈也徹底玩完,任何事情做過界了,就必定會倒黴的。

劉全也是有點擔心,眼前這位年輕的主人野心似乎過大了一些,當然,能力高才會有相應的野心,但當年他在齊王府裏效力時,齊王又是蠢人嗎?

“你放心吧。”張佳木看出他的疑惑,笑著道:“我可不是要學齊王,京畿要地,我就是權力再大,這樣做也是自尋死路。”

“是是,小人該死,大爺宅心仁厚,怎麽會學那該死的東西。”

“嗯,他雖然該死,不過有些法子是很不壞。”張佳木笑一笑,向著劉全道:“我有一些種地的好法子,倒是能和齊王的法子互補一下。”

“是,請大爺示下,咱們照辦就是。”

“一邊走,一邊說吧!”

在當時來說,種地是任何人的本業,就算是讀書人一輩子沒摸過鋤頭的也要號稱是耕讀傳家,半耕半讀才是正經,國家以農立國,人則以地為本,所以一個家族的家主討論改良種地的法子似乎也沒有什麽不對。不過,張佳木好歹是正經的朝廷武官,而且是一品武臣,這會兒居然青衣小帽,和一群泥腿子莊田管事討論起種地的事來,在一邊的任怨等人已經聽的一頭霧水,根本就不懂,便是馬車裏的徐母和張小妹也是深為納悶,大為不解。

“娘,大哥什麽時候學的這些,我怎麽不知道?”

“唔,這個……大約是他自己打聽的吧。”徐氏自然也鬧不清楚。他這個兒子,倒是真的出息了,可是出是出息的太大了,除了沒聽說他懂天文星相,別的事,文武精通,還會看病等雜學,這會兒索性也種地也會了,這可真真是一件讓人難以理解的事了。

“咱這外甥就是能者無所不能。”娘兒倆個納悶的時候,跟過來瞧熱鬧的徐勝倒是一臉的得色,他原本只是個普通的校尉,跟著朱驥和門達在正陽門外廝混,出息有限。只是為人圓滑,所以人緣還不壞,現在張佳木是都督,好歹看在娘親的面子上讓這個舅舅幹了一個試百戶,沒什麽職權,坐地分錢,這就更適合徐勝了,這會兒他在馬車外頭摸著胡子道:“大姐,你不懂,什麽叫生而知之者,這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