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收成

天順元年五月中。

京師近郊的麥子已經熟透了,黃甸甸的麥子被沉重的麥穗壓彎下了腰,農人們已經開始收割,到處都是割下來的麥子和鐮刀割下來的麥杆。

除了小心收好的麥子,連麥杆也被一捆捆的紮束起來。和後世不一樣,幾百年後成為累贅並汙染空氣的麥杆在現在還是好東西,而且草束還是正經的正賦和軍資,每年收入多少都是有數字記錄在案,並不能馬虎從事。

張佳木的莊園有三萬一千七百余畝,多是旱田,水田原本有一些,但已經進獻給太子做宮室莊田,他自己所留有限,預備找一些好的粳米稻種,收了麥子之後就下種秧苗,收成上來自己夠吃就成了。

其余的田就轉種一些別的作物,等待種值下一季的麥子。

北方和南方不同,南方現在是一季麥子一季稻子,或是兩季稻,有的地方,比如靠南方一些還有三季稻,這樣一來,收成就比北方高的多,而且也富裕的多了。

南北自然環境不同,水利、肥料、地力等諸多方面造成了收成的多寡不均。西北一畝地收半石糧,甚至更少,北方是一石一石半,江南兩湖產米的地方就是一畝最高六七石,差距太大了。北直隸這裏,說不上是特別惡劣,但也不是地力特別好的地方,河流也不多,所以水田彌足珍貴,水,是一切的源泉,有了水就可以種值水稻,可以養魚,然後挖塘泥為肥料,在沒有農業工業的時代,大量的河流就是財富,在中國,起初是黃河流域,接下來是長江流域成為財富和文明的中心,有明一代,進士最多的是江南,財富最多的最富裕的地區,亦是江南。

“娘,收成不壞。”天氣已經很熱,雖然不必下田作活,還騎在馬上,但畢竟身量很大的年輕男子,張佳木還是跑的一頭一臉的汗,三萬多畝地,分割在十幾個村落裏,範圍也很大,就算是騎著馬也累的夠嗆。

徐氏和張家小妹都坐在一輛馬車裏頭,娘兒倆很少能出城,這回出來走走看看,雖然這會兒莊上都忙著搶麥搶收,供應定然不如平時,不過光是看看村景,一家人就已經開心的很了。

張佳木最近也是一副閑閑在的模樣,各方勢力都到了偃旗息鼓等候變化的時候,錦衣衛的改革也已經基本就緒,底下就是一步一步慢慢的深化,不是特別重大難辦的事,也就不需要驚動他這個都督了。

幼軍的事,有範廣和陳逵操心,他更是甩手。只是平時隔三岔五的就去營裏一回,看看操,發些犒賞,陪太子射箭騎馬,維系感情和在幼軍中的威望,也就是如此而已。

京城裏暗流湧動,表面上卻是平靜的很,錦衣衛的各方勢力經過整合,殘民害民的事少了很多,辦案子的效率卻是高了十倍也不止,拍花子的,念秧的、販苦的、偷兒賊兒什麽的都被掃了個七七八八,現在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都對錦衣衛感激至深,雖然無形之中,他們的權力被侵奪了不少,但以前的規費不少,而責任變輕,這自然是誰都樂意的事情,無形之中,京城治安已經全面落入張佳木之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只是在當時還沒有什麽人注意罷了。

事情不急不慢的做著,唯一讓張佳木頭疼的就是錢財。他要錢,大宗的錢。皇帝給整個錦衣衛的俸祿也就夠勉強溫飽,更多的好處是大家自己收的規費來下發。現在京城之中已經全面整合,每個月收上來的銀子扣除下發給校尉軍官們的,剩下來的也就是只夠維持辦公經費,一旦有需要大的動作,就很難做到收支平衡,最近這段時間來,對外地錦衣衛的整合也到了關鍵時刻,京師裏開辦了不少培訓機構,還有緹騎的擴大訓練裝備什麽的,全都要錢。

一想起這個,坐在衙門裏頭,就算喝著茶也忍不住心煩,外頭搶收糧食,想一想,悶在房裏還不如出門轉轉,於是一家老小,加上近衛,還有年錫之和幾個舉人出身的門客幕僚,再加上任怨幾個親信夥伴,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出城來,見著搶收糧食的情形,就算再多的煩心事也全拋光了。

幫著張佳木打理城外農莊的是個老成人,姓劉名全,原本是在山東齊王府裏效力,看不慣齊王府欺壓百姓回的京城,張佳木打聽到他,知道這人是個行家,管莊田不是件輕松的事,很多勛戚之家,一說就是幾千上萬頃的地,收成有多少呢?有時候簡直就是入不敷出,白瞎銀子,所以勛戚之家才又拼命兼並,用數量代替質量這種蠢法子,然後開錢莊,當鋪,絲廠,多方取利,但其實就根本來說,現在這會兒除了海洋貿易,就數種地最賺錢了!

“大爺,累壞了吧?”

騎著一匹菊花青兒馬,一路跟過來的劉全卻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這時候管莊反而是最清閑的,收麥前要騰清庫房,聯絡收糧的大商人,談斤頭講價格,預判收成和麥子的成色,打點應繳的賦稅,怎麽繳清,打點衙門官府,提調人手,這都是收麥前就該落實的事。收了麥子,自有一整套的流程,忙停當了,總得一個月多才算結束,再下來就又是種新作物,在入冬之前那是操不了的心,反而在收麥這幾天的這幾天過程中,管莊的頭兒們暫且沒事可幹,倒是能鞍前馬後的跟著張佳木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