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環

眾人邊走邊說,張佳木說了好幾個莊子,劉全等人才算大約明白過來。看來這位大爺當真是胸有丘壑,已經通盤打算好了一切,就等著銀子到手就開始放手大幹起來了。

以劉全幾十年管莊的經驗來看,張佳木所說的不僅有道理,而且很有可行之處。盡管已經年過花甲,想想張佳木所說的一切,心裏還是忍不住熱切起來。

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張佳木盯著他的雙眼,問道:“怎麽樣,老管莊,可行否?”

“可以一試。”劉全悶聲答道:“不過,要不少銀子才成。”

“這一季的收成你不是談好了麽?”張佳木縱聲大笑,揮手道:“全給你了,我再想辦法給你弄銀子,人,也是僅你調派,老管莊,我可是把寶全押在你身上了。”

適才所說的,不僅有農莊的改良和擴大,還有利潤的分配問題。按今年來說,劉全有每個月二十兩銀和十石米的俸祿,不算貪汙的話,這個收入已經比尚書還高了。

理論上來說,洪武年間規定文武一品月支俸祿八十七石,後來把公侯伯的勛田收回,也改成按月支給俸祿米糧。但規定是規定,實際是實際,從實際上來說,官俸從來沒有給足過。

上個月,皇帝因為金銀用的太多,大感肉痛,事實上,用來支給俸祿的胡椒和蘇木也用太多了,心疼之余,不知道是誰上了個損招:用粗布折米。

胡椒一斤抵米近七石,官員領了胡椒可以倒手出賣,落點現銀用度,總比領那些擦屁股也嫌硬的寶鈔要強的多!

可現在胡椒和蘇木也沒得領了,因為宣德年間外賜金銀太多,皇家和大臣都感覺不合算,這種外來的好東西已經不能當官俸下發給官員了……現在的新點子是以布折米。

承運庫裏有的是生絹和布匹,用三梭布和粗闊布折米,不論前後都折米三十石,這個規定當然很不合理,簡直就是強盜所為。因為市值一匹三梭布不過二兩銀子,這還得是極細的細布,粗布不過值銀三四錢,也抵三十石米,這個就有點太狠了,米價高低不平,遇到減產或是漕運出了問題的時候,米價到一兩一石也是常有的事,一匹布就抵人三十石米,怪不得有人暗地裏感嘆:“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了。

官員倒黴,劉全這樣的管莊卻不必擔心這個,銀子,是上好的九八色的官銀,不是那種成色不一的民銀。大明的工部爐房鑄出來的銀子叫做官銀,其余各地布政司或是票號錢莊自己爐房出來的就是民銀,成色不一,質地不同,有些質量特別爛的民銀和官銀的兌換比就特別的高,成色不一,價值也就不同,可以說,整個大明不僅是幣制混亂,還有幣值混亂,流通混亂,稅率混亂等數不清的問題……比起趙宋來,朱明在經濟上確實乏善可陳,就算是有名的權臣名相張居正,他的清丈土地是半途而廢,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一條鞭法也沒有什麽技術含量,而且,也只是在全國不到一半的地方施行而已。

所以劉全的待遇已經可以叫大多數的官員眼紅了,而且除了常例之外,年尾的時候張佳木這個東家也會給他相應的分紅,多寡不一定,得看農莊的收成。簡單的說,就是多收多得,少收少收。

不僅是劉全,所有人都是如此。

張佳木的信譽是沒有問題的,盡管是錦衣衛的都督,手握特權,但這位年輕的都督大人還沒有過一次失信於人的記錄。還在正南坊時,雖然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百戶,但坊丁們只要奪得紅旗,那麽獎賞就會如約而至,從來沒有一次失信或是爽約。

一想到如此,在場的管莊執事們就呼吸沉重,目光也變的熾熱起來。

張佳木的計劃說是龐雜繁蕪,但也可以說是很簡單。復雜來說,是一個龐大的,結合了人力物力和生物工程多層次的農莊系統,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環型工程。

一個環套一個環。

先解決水利問題。和北方平原的大多數地方比,京畿有一個很明顯的優勢。

河流。

為了解決漕運,從元代就有不少水利工程,在西便門外就是碼頭,崇文門,在元代叫哈達門,當時也有河運碼頭,船只可以一直靠到城門口下貨,極為便利。

現在雖然滄海變遷,河流改道,絕流,但京師附近,昌平,密雲、三河等地都有不少大河經過,支流水渠也很多,從自然環境來說,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便利。不然的話,要是把張佳木放在陜北,他就是神仙也沒有辦法可想了。

第一環就是改良水利。簡單的說,分為挖井和挖溝,再配合大片的水庫池塘。這是最需要人力的部份,在去年冬天,張佳木已經著手疏通了一些村落之間的溝渠,今年收成增加,也是和水利情形的改善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