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法度(一)(第2/3頁)

黃尊素先是愕然,繼而莞爾一笑,知道這人是性情中人。忙碌之時冷面冷心,此時要之國就藩,方有此兒女情腸之態。因笑道:“元化兄藩封何地?”

“聽陛下說,是將宿務島整個封給了我。那裏四季溫潤,水產海產甚多,還有椰子、卷煙等特產,全島方圓數百裏,又是呂宋門戶。”

他搓手而立,當真是喜不自勝。見黃尊素面色慢慢沉將下去,便笑道:“老先生不必擔心。陛下向我嚀囑再三,宿務乃是防禦呂宋門戶的重地。與其余藩封不,是以我此次過去,招募軍隊,鑄炮防備的重任,都由我一體擔當。而漢軍還有駐軍於島上,互為犄角,可使宿務防務越發穩固,此是兩利的好事。老先生與宗羲世兄都受封伯爵,均是可立刻之國的上好封地,有什麽治政良策,不妨之國去試行看看。只要與國家大法相融,各國的國務均可自行署理。前日遇著世兄,他已決意不日就南下,我兩家到時候可一起同行,至南方招募人民,此等好事,老先生為什麽不能欣然受之?”

“義之所在,不可言利。吾兄不必多說,大家各存已論,由陛下裁奪便是。”

孫元化情知勸說不來,便向他微一拱手,轉身告別。正欲行間,卻又聽吳應箕向他問道:“孫大人慢走,適才首輔大人他們亦是身著公候冠冕,與大人一處,難道亦是要知國而去?”

“沒錯。吳大人與袁大人等人適才被陛下嚴斥。命他們退出內閣,即刻之國。”

“此是為何?”

這一消息立時讓過百名大小官員為之驚愕,吳遂仲的從龍舊派,與錢謙益等人的東林黨,再有前明文官自成一黨。這幾個黨派在政治上各有見解,平時裏互相攻訐,以打擊對方為樂事。張偉對結黨之事卻不如崇禎帝那樣敏感多疑,任由其便。這兩年來各黨派越鬥越兇,漸漸已到了危及政務的程度。與西方政治的良性竟爭不同,中國自牛李黨爭以來,凡是政治派別鬥爭,均不是以做好事來打擊對方,而是拼命攻擊對方做壞事,抓別派的痛腳陰私,或是以人身攻擊,輿論打壓為主。張偉原本是想借以黨爭來確定民主黨派的發萌,到了此時,不免深為失望。

孫遠化見眼前的多半是東林黨人,各人聽聞消息後,先是愕然,繼而欣喜之色難掩。各人都道吳遂仲一派既然失勢,張偉寬宏大量,不像明太祖誅李善長、胡惟庸那般動手誅戮,卻也將首領放逐之國。閩黨中的吳派失勢,何斌對黨爭一事素無興趣,豈不就輪到東林勢大?

眼見各人都是一臉喜色,笑吟吟看向東角門方向。孫元化知道這群人利欲熏心,根本不曾看出這是張偉要拿黨派之事和阻礙分封一事拿他們發作,卻還一門心思想著升官發財,當真是愚不可及。他搖頭嘆息,也不肯再多話。只是決意盡快動身南下,奉著老師全家和黃宗羲等人一同往呂宋藩封,以他的老師的格物致知功夫來治理封地,遠離此間事非之地的好。

眼見孫元化等人越走越遠,各人伸長了脖子等候宣召。直又等了一柱香功夫,方又內廷衛士前來傳召,又有禦史前來糾劾朝服儀表,亂了一氣,這才由黃尊素等人領頭,魚貫而入。

到得東角門平台,因見張偉正端坐以待,各人忙慌忙跪了,只一跪一叩首,便各自起身侍立。

黃尊素見張偉拿眼看他,便上前躬身道:“陛下,分封之事,臣有異議。”

“是麽?你的異議朕都見過。此刻不必再說,下去等朕發落。”

“臣請陛下聽臣一言……”

“先生不必堅持,此事朕已有決定。先生在台灣時便襄助大業,出力甚多。此事不過是受人蠱惑,朕不罪你。不過,漢軍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不但黃尊素如受重擊,便是連站在其身後的洪承疇諸人,亦是一時色變。張偉所言,正是當年漢宣帝所言,亦是成帝之前的漢室治政國策。漢初,以黃老之政治國,後來武帝獨尊儒術,罷廢百家,這才形成了後世儒學獨尊的基礎。而在漢成帝前,漢宣帝治政仍然是儒法並重,並不如其曾祖父那般獨尊儒家。在有大臣質問時,宣帝便是這般回答。司馬光修資治通鑒之時,便以此語貶低宣帝,謂稱此是宣帝政治生涯裏最大的瑕疵。

張偉此刻當著全數是進士出身的儒臣面前口出此語,便是將確定新漢的治政方針。不但是諸人看不慣的雜學西學繼續留存,而原本有著獨尊地位的儒學,亦已淪落到平常學說的地步了。

眼見諸人都是一副如喪考妣模樣,眼見就要有人沖出來諫勸。張偉知道明季文官多半以文死諫為信條,當初明皇大棍廷仗之下尚不屈服。自已的話又是改變自漢武以來獨尊儒術的國策,不但眼前這些士大夫很難接受,便是尋常的鄉下老儒,甚至普通百姓,也很難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