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鼎革(四)(第2/3頁)

“何兄,今日請大家過來自然是要談官學的事。我近來常想,以前因顧及不到,官學一事總是因循了事。現今短期內無事,可以把這件事做起來了。”

見何楷等人皆是端坐不語,靜待他說話,因展顏一笑,向諸人道:“我近來常思索那洋人為何能堅船利炮,行數萬裏之遠到得中國。想來想去,還是人家所學得法,不僅僅是咱們官學中的學的那些個匯制海圖、六分儀就能解決的。人家為什麽懂的別咱們多,走的比咱們遠,制造的物品比咱們更精致奇巧?”

“大人這話不對,要說精致奇巧,咱們中國之物才算的上。那些絲綢瓷器,洋人嘆奇精巧,大筆的銀子掏了出來買將回去。也沒見中國的百姓買他們的東西。”

張偉聽的眼冒金星,卻是無法辯駁,此時西方離工業革命尚遠,那些先進的工業產品遠未造出,現下的歐洲產出,完全無法令中國人心動。除了發明不久的望遠境,還有歐洲特色計時器鐘表之外,幾乎無任何產品可打入中國市場。是以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國與世界的貿易仍是完全的順差。

當下只得強辯道:“船只、槍炮、還有各式各樣的新奇玩藝,總歸說明人家的東西有可取之處。”

何楷聽的一笑,向張偉答道:“那些不過是奇技淫巧之物,大人又何必掛懷。仁人君人只需上應天命,下撫黎民,則自然萬方歸心。什麽槍炮大船,哪及得人心重要?”

張偉想不到一開場便叠遭悶棍,這些中國傳統的老夫子斷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縱然是台灣情形與內地已是截然不同,卻仍是無法使得這些人有所改變。

嘆一口氣,知道此時的中國沒有壞到令稍有見識的知識分子主動要求變革的地步,而同期的西方也完全沒有兩百多年後的發達進步,除了文藝復興後進取的精神,還有日漸發達的基礎科學,西方並無什麽領先中國之處。

只是自亞裏士多德後,西方的學科分類之精細先進,卻遠遠超過地球上任何一個文明。什麽邏輯學、語言學、哲學、幾何學、數學;待到了中國明朝,西方已經了有完整齊備的基礎學科分類。1642年出生的牛頓又將西方的物理學推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自此之後,西方開始行進在工業文明的道路上,將原本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的中國遠遠拋在了身後。

張偉想到此處,只覺憂心如焚。他可以靠先進於古人的思維方式,通曉古今歷史的長處來打敗敵人,統一中國,卻是不能強迫改變所有人的思想。唯今之計,便是只有興辦新式學校,將原本新舊結合的台灣官學先行改組,通過基礎教育的推廣培育大量的年青人才。一來可以在他的軍隊和政府中使用,二來可以通過這些人才來進一步影響所有的中國傳統階層,特別是儒生階層,庶已可以達到以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和更先進的學術辦法來改變中國的目地。

打下明朝,統一中國,這還不是真正的鼎革,只有在學術上,思想上,徹底革除兩千年的封建統各和儒家獨大帶來的各弊,方算是真正的改變,才有希望在張偉身後的中國能持續強大下去。

與費力的改變整個大陸不同,張偉此時只需從一個小小的台灣著手。自他赴台後,遷來了中國南北各地的貧民,又打壓了宗族勢力。因都是後遷之民,中國原有的君、神、族、夫數種專制權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再加上張偉辦學宗旨開初便與內地不同,不以那種八股腐儒為重,而是分門別類,教育人才,是以種種利弊分析下來,趁早改革整個官學,建立一個系統的,中西並舉的先進教育體系,自然就是重中之重。這可比從歐洲抓來一批小有名氣的科學家更加重要,請來的始終是人家的,唯有這個民族能夠自我造血,不斷的產生各類的人才,方才是有了騰飛的希望。

張偉思來想去,已是數夜不得安枕。原本想說服何楷等人,進而影響在台的知名儒士,來支持他改革教育的計劃已是完全失敗。要蕩滌舊弊,唯有行強迫手段了。

他將心一橫,向何楷等人道:“我與南洋諸國的紅夷交手並非一次,對他們的了解也甚多。他們的學科分類,文史語言的學習辦法,都有值得借鑒之處。是以我決定,從即日起大量招募西人教師,把他們的科學理論、文史哲等分科辦法,還有那數學、幾何學、化學、物理學,都盡數請西人教師前來教授。”

不顧何楷等人瞠目結舌的模樣,又道:“在台英人甚多,可做翻譯。我已托英國人與荷蘭人為我聘請教師,請來講學!”

何楷憤然道:“大人的決定,何某決然不能贊同!咱們的學問有什麽不好,一定要和洋鬼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