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康熙朝懸案(第3/8頁)

康熙批道:“知道了。王真人的真傳,朕會留心的,但有些猶豫。朕政務繁多,擔心入道之後,誤了正事,你們找兩個人先試試,看看情況如何。”

後來,兩個太監練這個功夫,感覺效果還不錯,剛開始時眼前一片空明境界,過了一段時間覺得有大片黑色和黃色的氣體在交戰,此時腹中有暖氣升起,然後純黃色的暖氣竟然源源不斷;幾個時辰後,身心仿佛進入了晦冥狀態,似睡非睡,但又明朗如初,這就是道教中的杳冥境界。

我們不知道康熙有沒有練這套功法,但是很顯然,康熙並不像外界所認為的那樣,對道佛之事完全不感冒。

“大內密探”江南織造

要想了解這些“大內密探”,我們先講一個發生在康熙三十七年的故事。

這事發生在蘇州,一個身份卑微的家仆孫雲帶著一幫地痞流氓,闖進蘇州一個紳士的家裏鬧事,後來又在街上眾目睽睽之下毆打該紳士。這個紳士叫陸經遠,是一個有來頭的人。他本人是康熙二十一年的進士,當過知縣、禦史、國子監丞、通政使等官職,雖然說不上是什麽高官,但起碼是朝廷的正式官員。而且此人的舅舅是當朝大學士徐元文。

肇事者不過是一個家仆,居然敢打這麽有來頭的人。這讓人好奇,更讓人好奇的是案發後,地方政府居然沒有立案,而是互相推諉,觀望四方。

可見這個家仆的背景也不小。後來,蘇州織造出面,羈押了肇事者和地痞,官府才敢立案。

案件一審,才發現那個家仆是蘇州織造府內司庫的一個家奴,他的主人是李永壽,李永壽是蘇州織造大人李煦的親戚。

家奴最後被治罪,不過李永壽一點事都沒有。

李煦給康熙上了一道奏章,說:“李永壽系包衣下人,不思安靜謹慎,仰報皇上洪恩,輒混買無賴之徒,平日不能教訓,臨事不能約束,以致毆官抄搶……”

我們注意到,在李煦的奏章裏出現了“包衣”這個詞語,其實,這正是地方官府不敢給李永壽治罪的真正原因。

什麽是包衣呢?說白了,就是滿人的奴隸。

有人更奇怪了,奴隸不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嗎?身份不是更低微嗎?如果這麽想就錯了。早期包衣的身份確實很低,他們大多是戰爭中被俘的人,當然也有少數因為赤貧而自願為奴的人。奴隸的命運是很悲慘的,一天為奴,終身為奴,而且子孫後代世世代代為奴——我們同情還來不及,怎麽他們會享有那麽多特權?這恰好說明了理論和現實是兩碼事。

在1620年左右,滿人將包衣納入旗下,並設置了軍制,包衣直接受皇帝或親王控制。包衣的後代因此成為皇帝家奴,這就是曹寅和李煦家世的淵源,曾經烜赫一時的榮國府說白了以前不過是家奴。

曹家祖先是在1621年沈陽淪陷時淪為包衣,李家的祖先要晚二十多年,後來這兩家都歸屬於正白旗,成為內務府包衣。

禍福相依。本來做奴隸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戲劇化的事情出現了,由於這些家奴跟皇室的關系特別近,久而久之,他們的地位比八旗中的自由人還高。他們長年待在皇帝身邊,很容易被皇帝視為親信。皇權是一項孤獨的事業,歷代皇帝都相信跟自己關系近的人。

包衣一般沒有官職,但這不是絕對的,如果他們的後代中表現出過人的能力,升官的機會比那些讀書人還多。包衣一旦做官,他們就有了雙重身份,一個身份是朝廷的官員,另一個身份是皇帝的間諜和密探。

曹璽的老婆曾經是康熙的乳母,康熙是個很注重孝道的人,對曹璽一家十分照顧。曹璽去世時,康熙親自登門慰問,康熙幾次南巡都在曹家落腳,儼然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李家比曹家地位更高,李煦的母親曾經是康熙的保姆,李煦的表妹入宮做了康熙的嬪。

在康熙朝,曹李兩家享盡榮華富貴,這固然跟他們與皇帝的關系密切有關,但最重要的還是他們擔負起了一項重要的職能,為皇帝搜集情報。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正月十九日,李煦急匆匆地給康熙發了一道奏折,奏折中說他的家仆王可成不幸在路上將奏折遺失,希望皇帝恕罪。康熙朱批:“你所奏的是密折,跟地方官不是同一類型。朕赦免你和你的家人。這種事別讓外人知道。”

由此披露出了康熙朝重要的制度——密折制度,康熙沒有建立起像明朝錦衣衛、東廠那樣的特務組織,但皇帝又不能缺乏一個情報組織,密折制度應需而生。

康熙對密折制度做出了一些規定,為防止這種制度蛻變成特務組織,他規定密折內容僅限於雨雪糧價、吏治、盜賊、社會流言。

密折中最重要的還是地方上的狀況,由於這些案件往往跟地方官的利益有瓜葛,地方官往往不會如實奏報。這種情況下,康熙就需要自己的親信給自己傳來第一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