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寸土必爭康熙大戰沙俄(第4/6頁)

六月初,清軍終於抵達雅克薩,將指揮部建立在雅克薩對面的一個小島上。六月二十三日,清軍來到雅克薩城下,在交戰之前,清軍將康熙的書信交給俄軍。在書信中,康熙再次表示只要俄軍撤出雅克薩和尼布楚,兵戈之事就可以避免。

先禮後兵,康熙的政治智慧在當時世界絕對是一流的。不過,俄軍並不買賬,他們仗著城堡堅固,對清軍出言不遜,更別說遷回沙俄內地了。

清軍於是包圍了雅克薩。二十五日清晨,俄軍的一支部隊坐船來支援雅克薩城,清軍將領林興珠帶著士兵跳進水中,拿到大刀沖向敵船。由於在水中,俄軍的炮火完全不管用。看著清軍勇猛的樣子,俄軍驚呼:“大帽韃子。”

清軍靠近船只後,大砍敵軍的腳,俄軍死傷大半,紛紛墜入江中。僥幸逃脫的俄軍頭也不敢回,這一戰,清軍沒有損傷一個人。

趕走了俄軍援軍後,清軍開始集中火力攻城。俄軍有大炮,清軍也有大炮,雙方打得難解難分,最終俄軍不敵,清軍的神威大炮轟得俄軍傷亡慘重,以至於俄軍的神甫不得不捧著十字架向上帝求援。看到俄軍嚇破膽後,清軍開始在城墻周圍堆積柴火,準備焚燒城堡。雅克薩長官托爾布津嚇得滿頭是汗,再這麽抵抗下去,可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無奈之下,托爾布津向清軍投降,並且表示再也不來雅克薩了。

失去二十多年的雅克薩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令人傷心的是,最終雅克薩還是失去了。不過,這已經是幾百年後的事了。

戰場上的勝利並不能彌補決策的失敗,清軍在攻陷雅克薩之後,沒有在雅克薩駐軍,甚至沒有割取雅克薩附近的田禾,就將全部將士撤回到璦琿。

令人氣憤的是,清軍放走托爾布津後,托爾布津回到尼布楚,碰上了拜頓的援軍。拜頓是德國的一個軍事工程師,得知清軍撤離雅克薩後,他建議托爾布津再次占領雅克薩。這次,托爾布津帶了五百人,再次占領雅克薩,並將附近的田禾收割,用作糧草。在拜頓的指導和監督下,俄軍開始修建堡壘,由於有專家指導,堡壘比以前修得更堅固。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薩布素偵查到俄軍又回到雅克薩。薩布素把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報告康熙,請求率艦隊親自去征剿。康熙還以為這是個謠言,他覺得羅刹不至於那麽大膽,後來從一名俘獲的俄軍口裏得知情況屬實。

康熙下令:“羅刹又在雅克薩城盤踞,如果不快速撲滅,他們勢必會積糧固守,時間長了,要拿下來就比較困難了。”

薩布素和郎坦等人率領兩千多官兵由璦琿出發,分水陸兩路,在七月十八日抵達雅克薩城下。到了以後,還是老一套,先警告俄軍“速回本土”,俄軍當然不買賬。這次,托爾布津有軍事專家拜頓的支持,加上火器充足,城防堅固;對比之下,清軍由於緊急調動,炮火明顯不足,主要武器還是弓箭大刀。盡管如此,清軍還是主動出擊,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屢次擊敗俄軍。

當然,這次要攻下城池確實沒上次那麽容易。雅克薩一帶冬天來得特別早,八月份就特別寒冷,康熙讓薩布素做好結冰時期的打算。在這種冰天雪地的地方打仗,天氣是影響勝負的至關重要因素。一旦結冰,肯定對攻城一方不利,守城者在城堡內至少不會挨凍。

薩布素不愧是一個優秀的邊防大將,他針對各種情況,很快就出台了一攬子計劃。首先,敵方城池堅固,薩布素暫停攻城計劃,而選擇長期圍困敵人,他在城墻三面挖了壕溝,設置了木樁鹿角這些障礙物,同時在城對面的島上築起指揮所,當作士兵們的過冬營寨。薩布素還將炮口對準雅克薩,封鎖江面;大江兩岸駐紮有水師,防止敵人從江上逃走,此外,還在城上遊的港灣內,埋伏好戰船,堵截從尼布楚那邊過來的援軍。

薩布素負責圍城,索倫在從後方運來糧草。

就這樣,面對清兵的重重包圍,俄軍被困在城中無計可施。俄軍幾次企圖突圍,都失敗了。托爾布津在一次突圍中激戰身亡,隨後,拜頓接過指揮權。拜頓雖然是個軍事技術專家,但是對於俄軍當前的處境沒有任何辦法,城內俄軍缺乏糧食和柴火,饑寒交迫,不少士兵病死餓死。八百多俄軍最後只剩下一百多個人,眼看這些俄軍除了投降再也沒有活路,鑒於上次的經驗,投降了清軍會放過他們嗎?這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康熙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或許有人非常郁悶,仗都快打贏了,幹嘛還要送橄欖枝。要知道,康熙並不是打仗的將領,他是一個政治家,準確地說,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