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寸土必爭康熙大戰沙俄(第2/6頁)

這一戰,清軍雖然被打退,但是震驚了沙俄。哈巴羅夫不得不撤走,隨後,沙皇又任命斯捷潘諾夫為達斡爾地區長官。順治十二年的時候,清軍都統安達禮重創俄軍,後來由於糧草缺乏,安達禮不得不班師離開,導致斯捷潘諾夫在黑龍江橫行。

順治十三年(1656年),又有一支沙俄軍從葉尼塞斯克出發,闖進石勒格河流域,在順治十五年占據蒙古族居住地尼布楚,並將尼布楚據為己有,在這裏建築堡壘。

斯捷潘諾夫帶著五百人在松花江一帶橫行無忌,終於遭到清軍的阻擊,寧古塔昂邦章京帶領一千四百人在松花江畔和俄軍展開激戰,擊斃了頭領斯捷潘諾夫,殺敵二百七十多人。隨後,清軍收復雅克薩,摧毀俄軍堡壘。

順治十七年(1660年),寧古塔總管沙爾虎達子巴海得知俄軍在費亞喀部落西岸,立即趕到那裏,埋伏起來,當俄軍出現時,發動突然襲擊,大敗俄軍。勝利之後,清軍並沒有進一步鞏固成果,而是撤軍離開。

康熙四年(1665年),沙皇派遣切爾尼科夫斯基再次攻占了雅克薩,之後任命切爾尼科夫斯基為雅克薩長官,並將雅克薩劃入本國的尼布楚。侵略者們以雅克薩為據點,開始向黑龍江中下遊滲透。

這次,侵略者比以前更高明了,不再像以前那樣野蠻,反而展開了外交戰和心理戰,極力拉攏少數民族的首領,進行分裂和顛覆活動。達斡爾酋長根特木耳本是清朝的四品官。在沙俄的引誘下,居然叛國,逃亡尼布楚,結果導致了中俄之間的“逃人糾紛”。

康熙十二年(1673年),陸續有一些將領叛逃。當時國內不穩定因素正醞釀,康熙並不傾向於用武力解決問題。

早在順治的時候,沙俄就派遣使者進入北京,當時沙俄使者不肯下跪,由此導致外交上的禮儀危機,結果雙方鬧得很不愉快。

對沙俄的侵略行為,康熙試圖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而沙俄虛與委蛇,一面和清廷周旋,一面繼續進行武裝侵略活動。

康熙八年和九年,清廷兩次派遣索倫等人到尼布楚交涉,要求沙俄當局立即停止無恥的侵略行為,並將叛國分子根特木耳等人遣返回國。可惜,沙俄對這些都置之不理,沙俄不吃軟,只吃硬,康熙在心裏摸透了沙俄這個特點,決定時機來了,就好好教訓一下沙俄。

康熙九年(1670年)四月,沙俄的使團來到北京,態度強橫,要清朝低頭服輸,並允許北京與沙俄自由通商。面對這麽狂妄的使者,清廷居然仍然非常友好。這就奇怪了,其實康熙等人完全不知道使者在說什麽,宮廷裏沒有一個懂俄文的,所以對於對方的侮辱性言辭和內容一無所知,反而善待他們,臨走時還給他們許多禮物。這無疑讓沙俄以為清廷是軟柿子。

不久,康熙讓索倫帶著國書去尼布楚,國書中表示願和沙皇永修友好,但沙皇必須履行兩個條件:一、歸還根特木耳等人;二、不得騷擾邊境。沙皇將康熙的要求當成放屁,根本不做任何回應。

康熙十四年(1675年),俄方派出以尼古拉·斯帕法裏為首的百人使團來京,俄方使者給康熙一份國書,要求他允許兩國互市,清朝每年將四萬兩左右的銀子和其他寶貴物品運往沙俄,購買清朝需要的貨物,指定海陸通商航線,釋放被俘虜的沙俄人。對於邊境問題和遣返叛徒回國的問題,沙俄使者卻只字未提,康熙問起時,他們借口看不懂漢字,所以沒辦法照辦。

但康熙還是以禮相待,不跟這些人一般見識。尼古拉在京期間,不光是為了外交,更多是為了刺探清朝情報。他曾在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那裏得知一些情報,南懷仁告訴他:“如果不引渡根特木耳,康熙一定會對俄作戰,康熙打算先攻打阿爾巴津和尼布楚要塞,先發制人。現在之所以沒打,是因為在準備,如果邊境的哥薩克士兵能夠安分守己,停止騷擾,皇上或許不會攻打。”

有人認為南懷仁是個間諜,康熙看錯了他。但筆者懷疑南懷仁的那番話可能是康熙的計策,目的是希望沙俄能夠知難而退,達到不戰屈人之兵的效果。一個比利時人犯不著為了俄國出賣自己的信仰,康熙對待南懷仁一直不錯,待之以師禮,他有必要跟自己的皇帝學生過意不去嗎?

沙俄不為所動,後來清朝出現了三藩動亂,沙俄趁火打劫,加強武力擴張,企圖占領整個黑龍江。幾年間,黑龍江雞犬不寧,康熙忙於三藩,無暇顧及。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這幫強盜做出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屠殺事件,他們把二十幾個獵人誘騙到一個房間內,活活燒死。

康熙徹底明白了,跟這幫強盜沒道理可講,這些混蛋根本不想要什麽和平,只有武力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