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寸土必爭康熙大戰沙俄(第3/6頁)

康熙對大臣說:“羅刹騷擾我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三十多年,他們搶掠的地方離我朝發祥地很近,如果不迅速剪除的話,恐怕邊境的百姓從此不得安生,朕從親政以後,就時刻關注著羅刹問題。”

在征討之前,康熙先大量搜集情報,了解敵我形勢。三藩之亂給康熙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從此他做事慎之又慎。

雅克薩之戰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軍在黑龍江東岸古城的廢墟上建立起黑龍江城,也就是璦琿。在這裏架上大炮,預備軍艦,布置一千五百名官兵,由寧古塔的副統領薩布素率領。第二年冬天,康熙又增派一千寧古塔和達斡爾官兵到黑龍江城。這年冬天,康熙又從北京派出六百士兵前往黑龍江城。為了對付俄軍大炮,康熙又從全國各地將大炮運往黑龍江城。

在糧草方面,康熙也下了很大工夫,他很清楚,如果糧草不充足,即使戰爭勝利了,也無法鞏固勝利果實。康熙給黑龍江城送去了大量的糧食,這些糧食可以維持三年。

康熙二十二年,薩布素率領一千人在黑龍江一帶巡視,前鋒部隊遇到了六十六名沙俄侵略軍,薩布素下令迅速包圍俄軍,俄軍無奈之下,只好選擇繳械投降。在反抗侵略者的鬥爭中,黑龍江人民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們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擊殺外來的侵略者。當地人民配合清軍消滅俄軍,為他們做向導,給他們提供食物。軍民同仇敵愾,趕走了黑龍江中下遊的俄軍,雅克薩變成了一座孤城。

這些行動為決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五月,副都統馬喇和薩布素商量,決定先割取俄軍的田禾,等俄軍糧草陷入困境,再派輕騎剿滅。康熙接受了這個計策,讓薩布素兵分兩路向雅克薩進發,一路軍隊搗毀俄軍田禾,另一路埋伏起來,如果俄軍出現,就伺機滅掉。

可惜,出於種種原因,薩布素並沒有執行康熙的命令,他的理由是毀掉對方的田禾不方便,徒然讓士卒疲勞。這個理由非常奇怪,由於我們不在現場,無法知道當時的情況,薩布素的話肯定是借口,他是不是有什麽難言之隱呢?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薩布素是一個優秀的將領,而且相當清廉。他當時之所以這麽做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很憤怒,指責薩布素坐失良機。在隨後的一些作戰中,康熙對薩布素也很不滿。

薩布素在1702年郁郁離開人間,他雖然是一個抗俄英雄,但始終得不到康熙的好感,在官場上頗為失意。

康熙在武力備戰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和平解決的途徑。對於被俘的俄軍,康熙要求部眾善待,不準殺戮一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月,為了讓俄軍盡快撤出雅克薩,康熙致書沙皇,國書由投降的俄軍帶到莫斯科,這番國書有禮有節、恩威並在,內容如下:“以前,我們兩國井水不犯河水,你們沒有騷擾過我們的邊境;後來,你們入侵我邊境,騷擾百姓,民不聊生。本來,朕應該立刻發大軍征討,但恐這麽一來,傷了兩國的和氣,讓邊境百姓受苦,所以不忍發兵。朕以前把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告訴了你們使臣,還派人到雅克薩和尼布楚反復講明立場,至今沒有看到你們派人來回信。你們不但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跑到我國來,滋事搶掠。即便如此,朕也不想立刻征討,只是派遣官兵,截斷你們的去路,對於投降的羅刹,朕一個都沒有殺,反而恩養他們……但你們始終不知好歹,仍然無法無天,這是在逼朕動刀子啊!如果你們尚有愛民之心的話,希望你們體諒你們的百姓,免得他們承受戰亂之苦。希望你們立刻撤出雅克薩和尼布楚,回到你們自己的國家,如果你們能做到這點的話,兩國就相安無事,和睦相處。”

對於康熙的警告,沙俄根本懶得理會。和平解決邊境問題是沒有希望了,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命令都統公彭春、前都統郎坦、班達爾沙和薩布素為將領,率領滿漢蒙達斡爾等眾多民族的軍隊前去攻打雅克薩。聽到這麽多民族的軍隊,很多人一定以為是十幾萬大軍吧,事實上只有三千人。

三千人在邊境戰場上規模還是非常大的,從前面我們看到,經常是幾十上百人交戰。三千大軍從璦琿出發,分成水陸兩路,進攻雅克薩。

剛開始幾天,行軍很不方便,下了暴雨,雷電交加,江水泛濫,尤其是水軍根本前行不了。幾天後,大雨停了,部隊才繼續前進。行軍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這時,軍隊中缺少肉食,忽然看到幾萬頭鹿從山上疾馳下來,將士們都非常興奮,紛紛拿起弓箭打獵,一次獲取了五千頭鹿,肉食問題完全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