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血字順治朝的文字獄(第2/7頁)

順治的這些做法並沒有減少災情,相反,災情越來越嚴重。六月,杭州、嘉定、湖州、南京、紹興等南方城市遭到了特大暴雨襲擊,無數城郭被毀,不少人畜在大洪水中淹死。不久,江南的一些城池也遭遇了暴雨。九月份,北京又發生了地震。

老天突然之間降下了這麽多災難,讓順治帝非常驚慌:是不是我什麽地方做錯了?

然而,這還只是天災,這一年,人禍也不少。

十月二十五日,順天科場舞弊案被人揭發。

順天鄉試考場,有鄉試生員四千人,貢監生一千七百多人,錄取名額只有二百零六人。在當時人眼裏,這個錄取比例是非常低的。可能,我們現在的許多公務員考生會說:“這些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這次鄉試的主考官是曹本榮、宋之繩等人。僧多粥少,很多人就想到了走後門,現在走後門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當時還沒那麽普及。順治帝也沒有完全適應走後門這種習俗,所以才有震怒的感覺。結果,有錢有地位的人大肆送禮,趁機結交一些官場要人。

榜單出來之後,大家一看,明白了:潛規則。高幹子弟必中,富家子次之,窮人極少,或者幹脆沒有。榜單發布之後,一片嘩然。許多考生不服,紛紛“上訪”。

這事傳到順治耳朵裏,令他勃然大怒,要求吏部和都察院對此事追查到底。順治帝當時發出了這樣的呼聲:“若不重加懲治,如何懲戒將來?”

案子一查,揪出了一大堆。一些證據確鑿的行賄學生立即享受到斬首的待遇,而且家產籍沒,家人被發配到邊遠地區。

幾個主考官先放在一邊,待會兒再審。這個科場案非常不公平的是,順治並沒有將考官斬首,只是降級處分。這是不公平的,但是他解決問題的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順治親自主持復試,由此可見他對教育的重視,最終順治選擇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

順天科場案剛剛平息,又出現了江南科場舞弊案。

順治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江南科場案被人捅了出來。江南科場案作弊者更多,榜單公布後考生一片嘩然。主考官離開之時,一些考生跟在後面大罵,甚至有人向主考官扔石頭。許多學子寫詩諷刺主考官方猶和錢開宗,有的才子不惜撰寫傳奇,揭露考場內幕,這些詩文很快就流傳到京城,驚動了順治皇帝。

工科給事中陰應節上奏:“江南考場上,舞弊太多,發榜後士卒憤憤不平,不少人在文廟前哭泣,有的還毆打考官,議論紛紛……”

順治帝立即將考官方猶和錢開宗革職,押到京城審問。對於江南的舉人,順治帝親自在西苑瀛台主持復試。在復試中有十四個文理不通者被革去舉人,在這些文理不通者中,居然有著名詩人吳兆騫。吳兆騫絕對是一個才子,他通過鄉試確實是憑著真才實學。那為什麽順治帝認為他文理不通呢?說來,也是這個才子心理素質不行,在皇帝面前他非常緊張,發揮失常,連話都說不清楚,自然文理不通了。

心理素質不好常常會吃悶虧,吳兆騫因為發揮失常,順治帝誤認為他是通過作弊過關的,將他流放到寧古塔。直到康熙二十年,在納蘭性德的平反下,吳兆騫才被赦免,重新回到京城。

順治帝對江南科場案進行了嚴厲的查處,主考官方猶、錢開宗斬立決,其他十五名考官也被處以絞刑,家產充公,妻子兒女沒入官。一些作弊的舉人被重打四十大板,沒收家產,並和家人一起流放到寧古塔。

順治對科場案非常重視,這在今天看來是無法理解的,現在考試作弊實在是太普遍了,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重視科舉制度的公平性,不光是維護皇權,也是維護廣大下層人民的利益。一旦科舉腐敗,草根階層想要向上流通實在太難了。順治的處罰雖然重了點,但他的做法無疑是深得人心的。

順治非常明白,科舉關系到吏治,而吏治決定國家的興亡。基於這樣一種思想,順治多次借科場作弊案告誡文武百官,一定不要徇私舞弊,否則有損國家。為了確保科場的公平性,順治多次修改科場條例。

盡管順治一廂情願要杜絕科場舞弊,但是面對利益的誘惑,嚴刑峻法從來都是無力的。科場黑暗一直伴隨著清朝的滅亡。

奏銷案

順治十六年,酷吏朱國治就任江寧巡撫。朱國治既是一個酷吏,又是一個貪官。他上任後,立即風風火火開始清查積欠的賦糧。第二年,朱國治在嘉定捉拿了幾十名欠糧的鄉紳。又過了一年,朱國治弄好了一個名單,這個名單上一共有13517人,全都是“逃稅分子”;此外,朱國治還提交了254名衙役名單,這些人要麽辦事不力,要麽跟地方勾結,朱國治主張從嚴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