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八章 明朝的失敗(第4/7頁)

只因為這縣城裏有一個退休的老幹部:孫承宗。

孫承宗可以說是培養軍事人才的一代宗師,連袁崇煥這樣的人都出自他的門下。可以說孫承宗為大明王朝奉獻了自己一生的智慧和精力,可惜還是沒有能挽回明帝國的大廈,這是一種悲哀。臨到死,他還要為國貢獻最後一份力量,雖然是綿薄的。

當清軍打到高陽城的時候,忽然停滯不前,因為清軍的高層已經知道這裏住著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者,這個老者不光德高,能力也是一流的。對於這樣的人,皇太極是敬重的。

皇太極派出使者做孫承宗的思想工作,這樣既表示給孫承宗面子,又能體現自己仁君的形象。事實上,皇太極是不抱什麽希望的,畢竟這麽多年的老對手,什麽脾氣都摸清楚了。

孫承宗是不可能投降的,雖然他明知守不住,還是帶著全家老少一起走上城樓堅守。他這種做法與其說是要守城,倒不如說是出於職業習慣和道德情操。孫承宗的精神感動了縣城裏的老百姓,大家沒有一人逃亡,跟著孫承宗一起迎敵。

結果沒有懸念,高陽失守,孫承宗被俘。

對於被俘的孫承宗,清軍給予了最高的待遇,希望他能棄明投清。口舌浪費得太多,可惜孫承宗堅如磐石。

依照常規,對於這種不肯合作的人最好的懲罰就是推出去砍了,以儆效尤。但是清軍沒有這樣做,這個老頭子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最好讓他自盡。

孫承宗坦然地接受了,向紫禁城叩頭,然後從容自盡。

孫承宗之死的消息傳來,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盧象升是悲痛中的最悲痛者,他從孫承宗之死看出了自己未來的命運。

盧象升看著身後的五千士兵,那眼神是淒厲的,也是慘烈的。是該壯烈殉國的時候了!盧象升穿著孝服,帶領五千人沖向清軍主力。雙方從上午打到下午,明軍士氣如虹,清軍死傷慘重。盧象升的部隊也被殺得差不多了,盧象升單槍匹馬揮舞著大刀砍死了幾十名清軍,最終負傷力竭而死。

在關內,皇太極取得了不少勝利,但是關外的防線就像是用金剛石打造的,紋絲不動。遼西走廊上,有四個堅固的城池:錦州、松山、杏山、塔山。四個城池中又以錦州城為核心,其他三個城相當於衛星城。

為了拿下這四座城池,皇太極決定圍困錦州。

說實話,對於關外的這些城池,皇太極是有心理陰影的。因為他在關寧防線上吃的苦頭實在是太多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連皇太極也不例外。

袁崇煥真是太牛了,雖然死去多年,但關寧防線依舊很猛,對皇太極有很強的威懾力。皇太極派兵攻了好幾次,但都沒有什麽結果。皇太極決定動用所有的兵力攻城,並且上百門大炮對著錦州狂轟。

祖大壽站在城頭,臉色冷峻,錦州城紋絲不動。皇太極快崩潰了,只好停下攻擊,繼續圍城。

被圍三個月後,祖大壽向明廷發出求援書,不過祖大壽的求援書寫得非常有個性:“敵軍把錦州團團包圍,我們援兵來了之後,千萬不要輕易冒進,不要擔心我,我還撐得住,半年絕對沒問題。”

崇禎收到祖大壽的求援信,立即召開會議。與會者一致認為應該去救援,那麽派誰去呢?

這時,盧象升和楊嗣昌都英勇犧牲了,剩下的人才中唯一靠譜的就是洪承疇了。

洪承疇是一個比較猛的人,打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人是沒得說的。崇禎十三年(1640年)六月十一日,洪承疇帶著四萬步兵,奔赴杏山城,在杏山城城外駐紮。多爾袞率軍前來阻攔,雙方發生激戰,多爾袞雖然沒有打退洪承疇,但是也讓洪承疇沒法前進。

明朝先後派出五撥援兵,不但沒有解錦州之圍,反而損兵折將。崇禎十四年(1641年),崇禎命洪承疇為薊遼總督,指揮八大總兵,十三萬兵馬,再次解救錦州之圍。

在錦州城裏有一部分是蒙古的守軍,皇太極決定誘降這支蒙古部隊。蒙古軍本來就是雇傭軍,誰給的錢多就跟誰。就在蒙古軍隊偷偷出城的時候,祖大壽突然帶兵殺了出來,和準備出逃的蒙古兵在城門口激戰起來。清軍反應也很快,聽到激戰聲,第一時間趕過來營救,明軍不敵,敗入城內。

清軍趁這個機會突破,占領了錦州外城。原本幫助明朝的蒙古貝勒諾木齊率眾歸降,皇太極給予了歸降者極好的待遇。

突破錦州外城後,皇太極將錦州城團團圍住。明朝多次派援軍解救錦州,清軍玩的是圍點打援,來多少打多少。

洪承疇帶著明朝十三萬精兵來了之後,就在和清軍不遠的地方駐紮。每天按時吃飯睡覺,就是不跟清軍開打。皇太極是個非常保守的人,看到洪承疇這次率領大軍,那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所以也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