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七章 皇太極的大清

改元稱帝圓滿結束後,皇太極效仿中原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同時任命了一批高官。孔有德被封恭順王,耿仲明被封懷順王,尚可喜被封智順王,俗稱三順王。

內部問題處理得差不多,蒙古也搞定了,皇太極感覺渾身舒坦,以前是強敵環伺,現在唯一強大的敵人就是明朝了。

天聰九年(1635年),時任都元帥的孔有德一直屍位素餐,終於做了一件實事,他向皇太極進言:“以卑職看來,歷史上大凡有天命的人,必定會得到天命之符。昔日,周文王聽到鳳凰在岐山上鳴叫,現在皇上得到傳國玉璽,這是非常吉利的征兆。傳國玉璽歷經兩千多年,傳到陛下的手中,那真是陛下洪福齊天……”

孔有德拍馬屁的功夫絕對是一流的。孔有德一拍,大家跟著拍。這些馬屁全都拍到點子上了,皇太極最吃天命帝王這套。

為了龍登九五之尊,皇太極含蓄地推辭了大臣的進言。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大家發現皇太極的表現很奇怪,還當著朝鮮使者的面拿出傳國玉璽,祭奠太祖時也拿出玉璽說事。滿族的這些大臣有點兒搞不明白了,先前你又拒絕了稱尊,現在為何反復拿玉璽說事。還是漢族的一些官員對形勢比較了然,中國古代,但凡涉及稱帝,新君們都會謙讓再三,不把這個秀作足,是不會斷然登基的。

大臣們再次進言,皇太極還是拒絕了。大臣們心想,皇太極老兄肯定是想把戲演足,於是接著進言。一遍兩遍三遍拒絕都可以理解,到了四五次就讓人懷疑了,太極老兄也許真不想當皇帝呢!

還是代善的第三個兒子薩哈廉聰明,他正在病中,皇太極探視他之後,他就對大臣們說:“只有諸位貝勒出面請求,他才會稱尊。”

在薩哈廉的強烈建議下,諸位貝勒紛紛上書,請求皇太極稱尊。皇太極回答:“善。”

所謂善並不代表馬上同意,而是讓我先考慮考慮。所謂先考慮並不是真的要考慮,而是先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皇太極深感權力高層人心不齊,所以讓薩哈廉組織一次高層代表會議,會議中主要討論思想和政治,在給官員們上夠教育課程後,在以範文程為代表的大臣進言下,皇太極終於決定“順應天命”。

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正式接受寬溫仁聖皇帝尊號,改國號為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大清這個國號,皇太極是怎麽想出來的,現在的歷史學家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關於大清,傳說努爾哈赤曾經被人追殺,一匹大青馬為了救他脫離虎口累死了,努爾哈赤當時對著馬的屍首說:“以後我建立國家,就叫大清。”

這個傳說很顯然是假的,因為努爾哈赤生前並沒有把國號稱為大清,只是稱為大金。但很有可能這個故事是皇太極編造出來的,考慮到皇太極是一個擅長搞輿論和策劃的人才,這不是不可能的。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大清既非來自漢語,也非來自滿語,而是借用了蒙古語,大清國的意思是“善戰之國”。

更離奇的是皇太極還創造出“滿洲”這個詞語,在皇太極之前,人類歷史上是沒有這個詞語的。

登極儀式開始了,皇太極在天壇前接受文武百官和各國使者的朝拜,這些大臣紛紛行三跪九叩之禮。接下來是獻寶了,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份寶物獻給寬溫仁聖皇帝。

就在大家都對皇太極頂禮膜拜之時,忽然有兩個不識時務的朝鮮使者拒絕行跪拜禮。這是很不和諧的,現場一度出現了騷動,許多人憤怒地表示,趕快把這兩個家夥抓起來砍掉,估計這些人是為了討好皇帝陛下。

每當大家情緒很激動的時候,皇太極總是顯得很冷靜,他非常淡定地說:“朝鮮使者羅德憲、李廓無禮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這是朝鮮國王對我們不滿的表示,他想激怒朕,首先挑起事端,殺了他的使臣,然後好陷朕於不義。不過,他太小看朕了,朕從不屑於逞一時之氣,朕不是一個瑣碎的人。就算是兩國交戰,也沒有殺來使的道理,所以,甭理這兩人。”

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將沈陽改名為盛京,並在此擴建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