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八章 明朝的失敗

這一仗,如果洪承疇不出奇招,是必輸無疑的。洪承疇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洪承疇有什麽高招呢?

掃蕩京師周邊

明朝是一個大胖子,皇太極謹記父親生前的教誨,砍大樹要從枝節慢慢砍起,吃胖子要一塊一塊地割。

在對明朝用兵之前,皇太極就定下了軍事思想:“避實擊虛,留幹伐枝。”這個思想的意思是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報酬。

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極召集出征的將領們開會,面授機宜:“你們這些即將出征的貝勒大臣,凡大軍行進到一個地方,有什麽決策的話要大家商議後再行動,切記不要輕舉妄動。如果遇到城池,想進攻的話,先判斷可不可以攻下,如果可以的話就攻,如果不可以就放棄。大家有什麽意見的話,當時就敞開胸懷講,不要做事後諸葛亮。此外,出征要善始善終,從開始到結束都要嚴格遵守軍紀。”

大軍出征一月後,皇太極估摸著阿濟格已經抵達了長城腳下,便又派出另一支軍隊進攻山海關。為什麽又派出一支軍隊,皇太極解釋說:“阿濟格統兵征明朝,馬上就要進長城以內了。為了方便他從容進去,我們需要再派遣一支大軍,佯裝攻打山海關,明軍必然會大軍支援山海關。”

這招聲東擊西著實厲害。阿濟格率領十萬將士,進入長城後第八天就取得了豐富的戰果,連敗明軍七次,俘獲萬余人。隨後,清軍經延慶進入居庸關,直逼北京。七月七日,清軍來到昌平城下,城內有人做內應,昌平城立即陷落,明朝總兵巢丕昌投降。最後,清軍到達北京的西直門。

崇禎很是驚慌,讓文武大臣守住各門。阿濟格看到這架勢,謹遵皇太極的指使,避實就虛,砍伐枝幹,沒有選擇攻打京城,而是圍繞著京城周圍伐木。對於京師周邊的城池,難攻的立即放棄,容易進攻的馬上進攻。阿濟格沒有陷在一城一地中,也沒有絲毫的戀戰情緒,搶到了東西才是王道。

阿濟格帶領人馬迅速離開沙河和清河,七月十五日,攻克寶坻,殺死寶坻知縣趙國鼎。二十一日,攻占定興,攻克房山,搶劫涿州、攻下固安、進入文安、拿下永清,總之掃蕩了北京的西南,搶奪了大量的人畜;隨後,阿濟格又轉攻香河,進入北京東北的順義,到達懷柔,洗劫西和。八月十九日,清軍在密雲和平谷一帶屯兵。一個多月時間裏,清軍圍繞著北京城打砸搶燒,戰果輝煌,打了五十六仗勝了五十六仗,總共俘獲人畜超過十八萬。

當阿濟格凱旋時,皇太極出門十裏迎接:“兄弟,辛苦了,辛苦了……”

據說,阿濟格回來時還瘦了不少,皇太極看了後,感動得眼淚都流了出來,只差沒說:“你辦事,我放心。”

議和的失敗

崇禎十一年(1638年),就在洪承疇和孫傳庭把李自成打得只剩十八人的時候,張獻忠也放乖了。西北的民變表面上是平息了,崇禎終於露出了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笑容。崇禎原以為苦盡甘來,大明的天下還是有希望的。就在他期望再用十年的時間振興明朝時,災難再次降臨。這一年,皇太極再次調動大軍進攻明朝,清軍分為兩路,一路是由多爾袞率領的左翼軍,一路是由代善之子嶽托率領的右翼軍。這兩人都很猛,越過長城,對明軍發動了猛攻。

當然,每次出征皇太極總要發表長篇演講,這是他的部下必須忍受的。皇太極說:“征伐這種事向來不是朕所喜歡的,朕最大的心願就是天下太平,可惜明朝不是這樣想的,所以我們才不得不去征討他。如果遇到不抵抗我軍的人,你們千萬不要屠殺;即使不想跟我們回來的明軍和漢民,只要不抵抗,也不要殺害他們。身為主帥,一定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千萬不要為了貪一己之功而造成不必要的死傷……”

領導就是領導,雖然嘮叨,但說出的話句句在理,皇太極不愧是個一流的領導。兩路大軍派出去後,皇太極決定親自率領第三路大軍去山海關一帶,牽制明軍。在皇太極親自率領的大軍裏,三順王就是先鋒,這三個吃幹飯的漢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那就是炮轟自己的國家,也許可以換種不那麽觸目驚心的說法,炮轟前任領導。

皇太極這人大腦確實可以,他知道關寧防線很難突破,所以讓清軍兜個大圈子,跑到密雲一帶。

密雲的守軍非常少,因為大家一致認為清軍不可能從這裏進攻。為啥呢?因為這裏地勢特別不好,到處是山,而且還是陡峭險峻的山。從這裏進攻,還沒到達密雲,估計也會累得半死。明朝人比較懶惰,比較油,但是他們自己不會幹的事,不代表皇太極不會幹。眾所周知,皇太極是一個非常勤奮的領導,為了入關,為了治國,幾乎是殫精竭慮。這世上還有什麽他不會做的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