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五章 大淩河之戰(第3/6頁)

戰事緊急的時候,如果有一隊人馬逃跑,那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果然,吳襄撒腿逃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大家開始了失敗大逃亡,皇太極的鐵騎沖上去,左砍右切,四萬大軍就這麽沒了。

祖大壽在城樓上看著這一切,幾乎要絕望。現在留給祖大壽的只有一條路:突圍。

祖大壽決定從南門突圍,因為這裏的守將是有勇無謀的莽古爾泰,不過莽古爾泰也不是那麽好欺負的。祖大壽是拼了命要往外沖,莽古爾泰是拼了命要堵住祖大壽,雙方廝殺得非常慘烈,均傷亡慘重。

莽古爾泰眼看抵抗不住,讓人去向皇太極求援。然而,皇太極雖然答應了他,但援兵遲遲不到。莽古爾泰自知被弟弟忽悠了,一抹淚水,帶著自己所有的兵力沖了上去,才把祖大壽堵回城裏。

這事讓莽古爾泰很上火,他找皇太極理論,說兵力太少,實在沒法防,要求換防。皇太極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莽古爾泰一氣之下,居然拔出刀子,要砍皇太極。幸好他的弟弟及時攔住他,才沒出大事。

後來,莽古爾泰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越想越怕,連夜找到皇太極低頭認錯。皇太極一方面是個卓越的政治家,另一方面在權力鬥爭中也是相當陰險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他這些兄弟的支持,他是很難上台的,但上台之後他最大的目的就是除掉這些兄弟。所以,每到打惡仗硬仗的時候,他總是把自己的兄弟派遣到最危險的崗位上,如果兄弟戰死了,可以嘉獎他為國捐軀;如果戰事失利的話,回來正好借故整死兄弟。

莽古爾泰後怕是有道理的,因為戰事結束後,皇太極就把他關進牢房裏,不久就莫名其妙地死去。

突圍失敗,祖大壽困守孤城。皇太極總是和顏悅色地對祖大壽說:“大壽,都什麽時候了,還看不開,早點兒下樓,我們一起來喝點兒酒。”

皇太極絞盡腦汁要招降祖大壽,但祖大壽就是不理他。皇太極是一個很有耐心的獵人,他絲毫沒有動怒,反而很欣賞祖大壽這種硬骨頭。

祖大壽確實挺難的,因為糧食早已經吃完。剛開始幾十天,大家把幾千匹馬宰了吃。馬吃完之後呢,就只能吃人了。

看著這些,祖大壽快崩潰了。沒辦法,只能投降了,這樣下去,就算不戰死,大家基本上也把自己的人吃得差不多了。祖大壽一說投降,大家仿佛從地獄裏看到一絲來自天堂的曙光,紛紛贊同。

所有人都同意投降,唯獨一個人表示反對。這個人就是副將何可綱,何可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祖大壽英明地認為,絕對不能因為這個不同的聲音,毀壞了全局的計劃。你不投降,行,那我就殺了你。何可綱於是被祖大壽斬首示眾。

祖大壽投降之後,皇太極對他友好得跟什麽似的,甚至不讓祖大壽跪拜,見面之後互相擁抱,宴席上還讓祖大壽跟自己並肩坐在一起。皇太極投之以桃,希望祖大壽報之以李。祖大壽人在屋檐下,是沒法不低頭了。

祖大壽信誓旦旦地表示,雖然我們是被逼投降(圍困三月,率眾出降,傾心歸汗),但歸順之後是絕對不會有二心的。若我們違背良心和道義,蒼天在上,讓我不得好死。當然,如果大汗你欺騙我,估計老天對你也差不多吧!

應該說,在政治上除了對自己的兄弟們心狠手辣之外,皇太極還是非常仁慈的,當即表示這個肯定不會的,我皇太極出來混首先講的是誠信。

誠信完了之後,皇太極就問了:“大壽,現在我們是一家人了。你說說看,怎麽拿下錦州吧!”

祖大壽當然不能回答說我說不上來,而是說這件事得從長計議。所謂從長計議,就是讓我好酒好菜吃飽吃爽,一頓豐盛的宴席之後,祖大壽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計策。這個計策就是讓我回錦州,來個裏應外合。

皇太極說這個主意好啊,心裏卻在想萬一你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怎麽辦?不過,如果我不讓他去錦州的話,又表示我不信任他。大家都覺得如果就這樣縱祖大壽回去,萬一回不來就損失大了。

皇太極考慮很久後,說道:“現在把大壽留在這裏也是浪費酒肉,不如讓他回錦州吧!即使他反叛不歸來,也只是一個人而已,他的這些士兵都已經投降了。我們即使不放回大壽,明朝也會派其他人鎮守,如果是個釘子戶就麻煩了。大壽好歹跟我有點兒交情。即使大壽反叛,我們只要善待他的士兵和子侄,相信以後機會還很多。”

應該說,皇太極對風險的考慮是非常正確的。祖大壽留在後金暫時發揮不了什麽作用,放歸後有可能獻出城,即使沒有獻出,反正他的家人都在自己手上,以後還有機會。換句話說,放他回去比留在後金的利用價值更大。一個領導的水平就體現在這裏,能不能看得更遠,能不能為自己的集團謀取更大的利益。皇太極善於放長線,能不能釣到大魚那就是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