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草原英雄努爾哈赤 第十一章 高舉反明旗幟:七大恨(第5/6頁)

失敗後做個總結就像勝利後論功行賞一樣,少了這一環節就不能算圓滿。

三月初二這天,左翼北路的總兵馬林,終於帶著自己的人馬來到了尚間崖。尚間崖距離薩爾滸山有三四十裏,杜松全軍覆沒的消息馬林也知道,看到士兵們士氣低落的樣子,馬林寧願他們不知道這個消息。

為了避免重蹈杜松的覆轍,馬林絲毫不敢有任何懈怠,強打著精神督促士兵備戰。他似乎有預感,努爾哈赤會找上自己,所以下令停止前進,就地安營紮寨。在這緊張的關頭,馬林靈感閃現,發明了一個方陣,方陣的最裏面有三道土壕,土壕最外層是騎兵,騎兵的外層是火槍兵,裏三層全是精兵。整個工事質量絕對過關,到了這要命的關頭,誰都不敢玩豆腐渣工程,畢竟一旦出事,死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除此之外,在尚間崖的西面有山,山上還駐紮著兩個大營。馬林認為,當然只是個人認為,這種三角之勢固若金湯,八旗軍想拿下來不太可能。從小我們就被告知,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一種形狀,馬林的想法從數學上來說是有根據的。

只可惜,這是打仗,三角形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努爾哈赤也看出了馬林的企圖,所以他想先折斷其中最弱的一條腿。這條腿就是駐紮在山上的一個大營——龔念遂的部隊。龔念遂這支部隊屬於重裝部隊,大炮、輜重、火器特別多。龔念遂大概有一萬人,還有許多門槍炮。令人吃驚的是,居然被皇太極一千人拿下了。

怎麽會這樣?

這就體現出努爾哈赤高明的戰術了,他並沒有讓士兵們一窩蜂地沖上去,接受對方炮火的洗禮。他讓皇太極挑選一千騎兵,也就是敢死隊,從中打開一個缺口,然後八旗兵從缺口中湧進,這樣等於是把敵人的大炮和火槍廢掉了。勝利再次屬於努爾哈赤,對於明軍這又是一場悲劇。

拿掉龔念遂後,努爾哈赤帶領幾個人登上山頂,看到馬林的隊伍防守嚴整,命令士兵們停止攻打山上,下馬作戰。這次明軍失敗還是因為同一個原因:讓八旗兵近身了。八旗兵能征善戰,一旦近身,明軍的火器就徹底失去作用。

馬林倒也是個聰明人,看到八旗兵沖了過來,自己搶先一步逃跑。主將逃跑了,這仗還有得打嗎?有。因為副將麻巖還堅持在第一線,可惜,麻巖不久戰死。這仗真的沒法打了,明軍開始了大逃亡,死傷枕藉。

解決了馬林後,就剩下潘宗顏駐紮在山上的部隊了。現在我們大概也知道明軍為什麽會敗得這麽沒水平啦,三支部隊就像三條腿,但這三條腿各自走動,根本談不上任何配合。而且,他們完全沒有共同的作戰目標,只是等著敵人來攻。

所以,毫無懸念,潘宗顏全軍覆沒。

殲滅了明朝兩路大軍後,努爾哈赤見好就收,回到大本營,犒賞八旗子弟。還沒休息多久,努爾哈赤就得到消息,劉和李如柏正在快馬加鞭趕往赫圖阿拉。努爾哈赤並不慌張,先命扈爾漢率領一千精兵前去阻延,接著又派二貝勒阿敏帶著兩千人馬援助扈爾漢。這只是前奏,兩道命令發出不久,努爾哈赤就任命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率領大軍給劉一個迎頭痛擊。努爾哈赤親自帶著四千人守著赫圖阿拉,抵禦李如柏的部隊。

有人或許會奇怪了,努爾哈赤為什麽把大部分的兵力用來對付劉呢?這是因為他對劉這個人比較了解,劉很早就參軍了,是一個職業軍人,不僅會打仗,自身的武藝也非常了得,一雙大刀揮起來沒幾人敢上前。世人又稱他為劉大刀,劉大刀不怕打仗,就怕被人逼著打仗。

這次出征,有點兒被明朝領導者趕鴨子上架的味道,所以他心裏也不爽,只想快點兒殺敵。劉果然是個狠角色,一出馬就實行“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看到女真人就殺,不論老弱婦孺還是殘疾人,總之心中這口惡氣得出。這口惡氣既是女真人造成的,也是大明的領導者造成的。但出氣的對象肯定是女真人。

代善、阿敏、皇太極在阿布達裏崗設下埋伏,當劉的部隊進入這片山林之中時,伏兵四起。劉和養子劉招孫力戰而死。明朝又一路大軍灰飛煙滅。

坐鎮遼陽的楊鎬得知三路大軍全部覆滅的消息,非常震驚,也算他有自知之明,立即命令李如柏的軍隊撤退。李如柏本來就是個膽小鬼,聽到撤軍的消息,欣喜若狂。撤軍的速度比進軍的速度快多了,就在班師的途中碰到後金的一隊哨兵,也就幾十人的樣子。這些哨兵故意裝作後面有大軍的樣子,明軍驚慌逃竄,居然被幾十人的巡邏兵斬殺了四五十人。接著是一路逃竄,還踩死了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