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其人(第4/5頁)

滿懷報國之志的康有為後台不夠硬,當然,他既沒有學譚嗣同“以血喚醒國人變革的希望”,也沒有學林旭“為報光緒帝知遇之恩,不顧安危,向慈禧太後力諫,保存光緒”,而是跟他的學生梁啟超逃往了日本。

由於“光緒帝尚在”,所以康有為從此一心“保皇”。1898年12月23日,他在日本橫濱創辦《清議報》,以“主持清議,開發民智”為宗旨。一面抨擊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一面頌揚光緒皇帝。這當然引起清政府不滿,多次向日本政府交涉,不許康有為在日本居留。

1899年4月3日,康有為離開日本赴加拿大,到處演講,強調“惟我皇上聖明,乃能救中國”,希望華僑“齊心發憤”,“灑血以救聖主”。

1899年7月20日,他與李福基等創設了“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簡稱保皇會。這既是一個政治組織,又是一個經濟組織,所以又稱“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先以會員捐款為經費,做宣傳、通訊、辦報之用,後來以集資辦實業為主。為激勵華人參加和捐獻,康有為不斷派出弟子分赴南北美洲、澳洲等有華僑居住的200多個城市做宣傳,“功高者莫如救駕,酬勞之厚尤出非常,此千古罕有之遇也,苟救得皇上復位,公司中帝黨諸臣,必將出力捐獻之人,奏請照軍工例破格優獎,皇上必垂諭允。凡救駕有功者,布衣可至將相,古來常見,願共發憤,立致顯貴,不拘出身,無失機會。”278拳拳愛國之心加上對“利潤”的美好預期,保皇會迅速發展,總共建立保皇總會11個,支會103個,會員發展至百余萬人,招股數百萬。以現在眼光看來,不知算不算非法集資?

保皇會成立以後,總會設在香港和澳門,康有為任總會長,梁啟超、徐勤任副會長。作為一個以辦實業為主的組織,保皇會先後創辦了香港公益客棧、中華酒店、漁票公司、墨西哥華墨銀行、電車公司、輪船公司、芝加哥瓊彩樓餐館、橫濱譯書局等一大批公司。此集團公司是否盈利,因財務管理混亂279,不得而知,反正是保皇會經營危機不斷出現。

皇沒保了,錢沒賺到,康有為倒是過得很舒服,“兩年居美、墨、加,七遊法,九至德,五居瑞士,一遊葡,八遊英,頻遊意、比、丹、那,久居瑞典”280,攜家帶口,前呼後擁,“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裏”,“十六年於外,無所事事,考政治乃吾專業也。”281當然,在考察政治之余,還是登了埃菲爾鐵塔,乘了熱氣球,訪了滑鐵盧古戰場,上了紐約三十層摩天大樓,住了最豪華的酒店,吃了美味大餐,娶了三太太何旃理(美國華僑)、四太太市岡鶴子(日本人),甚至於1904年,在瑞典買下了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一座小島,並在島上建起中國式的園林。

晚年的康有為更是生活奢侈,“有別墅三處、妻妾五房和未婚子女六個,每月總開支兩千銀元左右。”282

康有為全家福,1921年攝於上海。中排右起:五夫人廖定徵,四夫人市岡鶴子、元配張雲珠、康有為、二夫人梁隨覺、六夫人張光

如果我們因為康有為的生活奢侈就說康有為是個政治騙子,也是有失客觀的。他還是一個有著堅定的思想信仰的人,一生努力,只為保皇。1908年光緒皇帝死,消息傳來,康有為“泣血呼踴,號於昊天”;辛亥革命成功後,清帝溥儀下詔退位,康有為仍不妥協,創辦《不忍》雜志,主張“虛君共和”;1917年,和北洋軍閥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雖然十二天後就在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1927年康有為七十大壽,溥儀送親手書寫的“嶽峙淵清”匾額和一柄玉如意作為賀禮,康有為受寵若驚,重整前清官服,遙拜天恩,揮筆寫下“謝恩折”。

說康有為是一個為達目標不擇手段的人是比較客觀的。為奠定自己的學術界地位,剽竊廖平《知聖篇》、《辟劉篇》而成《孔子改制考》和《新學偽經考》;作為一個體制外的知識分子,為成帝師,影響光緒皇帝,實現維新變法,七次上書;為利於發行,冒用上海廣學會所辦《萬國公報》,宣傳維新變法思想;為拯救光緒偽造“衣帶詔”,組織人馬搞暗殺,派弟子招人購槍準備興師勤王,甚至親自向英國人求援。

說康有為是一個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的人也是客觀的。贊美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卻先後娶妻妾達六人;反對弟子不能自立,卻處處維護師道尊嚴;強調人類平等,認為屈抑他人為仆婢“大背幾何公理”,可他晚年使用的仆婢竟達數十人之多;“極好西學西路,而禮俗器物語言儀文皆堅守中國”;處處贊美民主政體,但是卻始終努力保皇專政;理論上強調世界大同,卻在行事上只專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