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其人(第3/5頁)

1895年11月,康有為離京南下,在上海組織了個強學分會,組織發行了《強學報》,宣傳維新變法,派送贈閱,並不收費,但僅發行5天,出版第二期時又被查禁了。

1897年11月,德國出兵侵占膠州灣,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激烈反對,康有為在廣州聽到此消息後,立刻趕往北京。12月,呈《外釁危迫,分割叠至,急宜及時發憤,革舊圖新,以少存國祚折》,史稱《上清帝第五書》。因為這個折子情詞激烈,刺激人,工部堂官認為他危言聳聽,不為代遞,心灰意冷的康有為決定移民巴西272。行李都裝上車了,卻逢翁同龢273來訪。一個當朝重臣和一個“基層”主事密談了什麽,史書沒有留下任何記載,接下來的歷史事實是:一、康有為留了下來;二、光緒皇帝收到了兵部掌印給事中高燮的奏折,請皇帝召見康有為“垂問國事”;三、光緒皇帝表示要親自召見康有為,命令總理衙門安排一下。工作都做到這個份上了,但奕就是不安排,他的理由是:“本朝成例,非四品以上官不能召見。今康有為乃小臣,皇上若欲有所詢問,命大臣傳語可也。”274於是工部主事康有為在總理衙門的西花廳進行了一次“論文答辯”,參加的答辯委員會成員有:北洋大臣李鴻章、總理衙門行走翁同龢、兵部尚書榮祿、刑部尚書廖壽恒、戶部左侍郎張蔭桓。

《上清帝第五書》幾經周折到達光緒的南書房。光緒讀完這封長達7000余字的奏折,確實被康有為震撼了,從此,他對康有為格外垂青,下令以後康有為如有奏折,即日呈遞,不得阻攔。而康有為也懂得知遇之恩,對光緒終生感激,將一生的政治賭注都押在了皇帝身上,並鐵定了他對君主立憲的信念。此後,無論中國政壇如何風雲變幻,他都對此堅持到底,矢志不渝。

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又上了《應詔統籌全局折》(即《上清帝第六書》),請求光緒帝發起變法,比較國外諸國形勢,強調“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

1898年4月12日,康有為在北京又組織了個保國會,設會宗旨是“保國、保種、保教”,即保國家政權,保民族自立,保聖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設總會,各省、府、縣設分會,要“合群策、群智、群力”,發憤救亡,推動維新運動。在成立大會上,康有為慷慨陳詞,“二月以來,失地失權之事已二十見,來日方長,何以卒歲?”275很是感人!

1898年6月11日,光緒發布《明定國是詔》,宣布實行新政,“變法自強”,戊戌變法開始。6月16日,光緒皇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賞六品銜,任“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就是沒有編制的總理衙門主管大臣的秘書),同時給他以專折奏事的權力。半月後,梁啟超以舉人身份受到光緒皇帝的召見,授以辦理譯書局的事務。

9月5日,光緒給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林旭四人各加四品卿銜,參與新政,代皇上草擬所有有關新政的詔書,因為當時的四大章京頗有實權,所以按梁啟超的說法是“名為章京,實為宰相”。

6月11日以後,“很開明”“也很上進”的光緒帝不斷發出“行新政”的詔書,甚至“一日數令,傾瀉而下”。然而法不是隨便就可以變的,法變則人變,法變則權力變,法變則利益變。把別人的利益變沒了,把別人的權力變沒了,兔子急了也是要咬人的,原來沒咬你,主要是還沒到那個份上。大量的急風暴雨式的變法惹急了大量的“頑固派”。

也就在光緒把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林旭四人提拔為總理衙門章京的當天,慈禧就和榮祿商量要廢掉光緒皇帝。9月14日,光緒在變法期間第十二次去頤和園請安,請示開懋勤殿議新政,被慈禧太後嚴厲駁回,這是變法啟動以來沒有過的情況,光緒感覺不妙,回宮以後,就寫了一道密諭交給楊銳,其內容是:“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皇太後不以為然,朕屢諫,太後更怒,令朕位幾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勝期望之至。特諭。”這就是後來傳說中的“衣帶詔”276。

楊銳接密詔以後,約林旭商籌,讓譚嗣同出面冒一個險。9月18日深夜,譚嗣同到法華寺面見袁世凱,拿出光緒皇帝的密諭,要求袁世凱迅速舉兵,先殺榮祿,然後包圍慈禧居住的頤和園,並許諾說事成以後立即升袁世凱為直隸總督。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1898年9月21日淩晨,慈禧太後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台,然後發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同時逮捕了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等六人277。本打算審審,但刑部尚書趙舒翹上奏說:“此等亂臣賊子,殺無赦,何必問供。”於是9月28日,六人被斬於北京菜市口。張之洞“活動”了兩天也沒“活動”出一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