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的洋務派(第3/4頁)

1874年起充四川鄉試副考官,又簡放四川學政,整頓四川科舉積弊,創建尊經書院。

1882年45歲時出京赴山西任巡府,禁革山西種種陋規,設清源局、教案局、洋務局、桑棉局、鐵絹局,籌辦山西練軍。

張之洞像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因力主抗爭,1884年任兩廣總督。這一時期,他在廣東開設水陸師學堂,創設槍彈廠,大治水師、專款購兵艦,設繅絲局,創辦機鑄制錢局及銀元局,籌辦織布局和制鐵廠。

1889年7月調任湖廣總督,籌建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湖北織布局,還創辦了制磚、制革、造紙、印刷等工廠。除實業外,張之洞還大力興辦教育,創立了兩湖書院、經心書院,又設立了農務學堂、工藝學堂、武備自強學堂、商務學堂等。在督鄂十七年間,張之洞力主廣開新學、改革軍政、振興實業,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財賦稱饒,成為當時中國後期洋務新政的中心地區。

1894年,張之洞調署兩江總督,任期一年多,還是大辦教育,在南京設了儲才學堂、鐵路學堂、陸軍學堂、水師學堂等。

1907年奉旨回京管理學部事務,次年兼充督辦鐵路大臣。

1909年10月4日病逝,6日追謚文襄,晉贈太保。

張之洞是洋務運動的後起之秀,他的經濟思想在當時是比較領先的,但在其所有的政績中,教育方面的成就卻是最突出的,其興學育才思想及實踐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為洋務派代表人物,與李鴻章不同的是,張之洞在處理對外關系上表現得比較強硬,例如:1883年,中法戰爭在越南境內初起時,清廷命李鴻章統籌邊防戰事,李鴻章認為“各省海防兵單餉匱,水師又未練成,未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而張之洞上疏建議戰守,請求“嚴督滇、桂之戰,急修津廣之防”。70歲的老將馮子材率軍鎮南關大捷,大敗法軍,扭轉了整個戰局,法國茹費理內閣因此倒台,但是清廷卻決意乘勝求和,命令前線各軍停戰撤兵,前線將士聞訊,“皆扼腕憤痛”,張之洞接連電奏緩期撤兵,竟遭李鴻章傳旨斥責。又如:1901年李鴻章在簽署《辛醜條約》時,湖廣總督張之洞對“合肥所講條款,每每有所糾正”,並指責李鴻章“老橫偏執、怗過遂非”,當然李鴻章也反批評他“仍是二十年前在京書生習氣。”207

如果主管朝政的不是李鴻章,而是張之洞,清朝晚期的局面可能又是另一番模樣了。

可是歷史卻不能假設。

5.左宗棠(1812-1885年)

左宗棠像

與張之洞同樣比較強硬的是另一個洋務派——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人,與曾國藩同時代,比曾小1歲,“生性穎悟,少負大志”。5歲時,隨父親到省城長沙讀書,不僅攻讀儒家經典,更多的則是學習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著作“視為至寶”,對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對考學卻沒啥大用,所以20歲以後,六年中3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

自尊心與自信心極強的左宗棠受到了打擊,打算“長為農夫沒世”。1850年1月,林則徐路過湖南的時候,特意請隱居鄉間的左宗棠會面交談,在會見中,林則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很多軍事、地理、文史等方面的資料,全部交給左宗棠,對他說:“吾老矣,空有禦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托付。”208這次會面對左宗棠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新疆收復後,左宗棠還專門到福建林則徐祠拜謁了一次。

1852年(鹹豐二年),當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省城危急之際,左宗棠終於經不住老朋友郭嵩燾209等人的忽悠,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衛大清江山的陣營中。

1856年,因接濟曾國藩部隊軍餉,促其奪取了被太平軍占領的武昌有功,左宗棠被升職為兵部郎中。

1861年太平軍攻克杭州後,曾國藩上疏推薦左宗棠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

1862年(同治元年),又組成中法混合軍,稱常捷軍,並擴充中英混合軍,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第二年升任閩浙總督。

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論功,封一等恪靖伯。

不知是不是受李泰國事件的影響,1866年張之洞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獲準試行,於是在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派人出國購買機器、船槽,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又稱船政學堂),專門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改任陜甘總督後,推薦原江西巡撫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一年後,福州船政局(又稱馬尾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