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得罪知識分子(第4/4頁)

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兇極醜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嶽王之凜凜,亦皆汙其宮室,殘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朝不焚,無像不滅。斯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統師二萬,水陸並進,誓將臥薪嘗膽,殄此兇逆,救我被擄之船只,找出被脅之民人。不特紓君父宵旰之勤勞,而且慰孔孟人倫之隱痛。不特為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而且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是用傳檄遠近,鹹使聞知。倘有血性男子,號召義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為心腹,酌給口糧。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橫行中原,赫然奮怒以衛吾道者,本部堂禮之幕府,待以賓師。倘有仗義仁人,捐銀助餉者,千金以內,給予實收部照,千金以上,專摺奏請優敘。倘有久陷賊中,自找來歸,殺其頭目,以城來降者,本部堂收之帳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脅經年,發長數寸,臨陣棄械,徒手歸誠者,一概免死,資遣回藉。在昔漢唐元明之末,群盜如毛,皆由主昏政亂,莫能削平。今天子憂勤惕厲,敬天恤民,田不加賦,戶不抽丁,以列聖深厚之仁,討暴虐無賴之賊,無論遲速,終歸滅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爾披脅之人,甘心從逆,抗拒天誅,大兵一壓,玉石俱焚,亦不能更為分別也。

本部堂德薄能鮮,獨仗忠信二字為行軍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長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難各忠臣烈士之魂,實鑒吾心,鹹聽吾言。檄到如律令,無忽!

不勝其煩、全文轉抄的《討粵匪檄》,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檄文之一,鼓動了不少知識分子脫下長衫,心甘情願地投入同太平軍的作戰中。忠王李秀成被俘後,比較交戰雙方的得失時,歸結為“官兵多用讀書人”,而太平軍中“無讀書人”。清代陳徽言也在其《武昌紀事》中說:“賊中無讀書練達之人,故所見諸筆墨者,非怪誕不經,即粗鄙俚俗。此賊一大缺陷,蓋天之所不與也。”160

張鳴在他的《重說中國近代史》中這樣總結:“而我們從歷史上看,如果農民起義失去了士大夫的支持,那根本就成不了事,鬧得再大也沒用。你看,宋朝士大夫從不參與反叛,因為皇帝對士大夫比較好,所以整個朝代都沒有叛士。結果,盡管方臘、鐘相、楊幺等的起義規模都很大,但都成不了事,問題正在於沒有士大夫的支持。沒有士大夫,他們的起義就缺乏組織,難以塑造統一的文化,而且戰略戰術都難以提升。農民不是沒有力量,但這種力量需要整合,沒有人來整合,再大的力量也成不了事,太平天國的歷史再次證實了這一點。”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