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這裏轉彎(第3/5頁)

源自華夏先民的群體優越感,在不斷受到中國大一統思想、王道思想、中庸之道、和為貴等中國文化因素綜合作用下發展起來的天朝觀念,在每一個統治者甚至每一個中國人心目中形成了固定認識。雖然天朝體制是一個讓中國單方面承受壓力與負擔的不對等關系,但是每一朝代,每一君主都熱衷於獲得周邊各國對自己“上國”地位的承認,即使是在國力虛弱的情況下也在盡力尋求“天朝尊嚴”。

但是,有的統治者卻忘記了天朝存在的一個基本前提——強大的軍事實力,缺此基礎,天朝不再。

最後的余威

在馬可·波羅離開中國之後五百年左右的時間裏,中國官員一以貫之地早起去紫禁城上他的早朝,中國農民一以貫之地用著兩千年前就已經使用的農具去耕地、除草,但是世界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十七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了,掌權了,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徹底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科學技術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取代手工作坊,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在國內棉紡織業生產過剩的壓力下,英國對中國市場的需要更加迫切。但是在英國人眼中,中國的公行制度19、限關政策和關稅定額等方面大大限制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於是他們打算向中國派遣使團,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進一步擴大對華貿易。

1792年9月,馬戛爾尼帶著他的誠意出訪中國,“為了對貴國皇帝樹立友誼,為了改進北京和倫敦兩個王朝的友好來往,為了增進貴我雙方臣民之間的商業關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親和參議官、賢明幹練的馬戛爾尼勛爵作為全權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謁見中國皇帝,深望通過他來奠定兩者之間的永久和好。”20

為了打開中國商業的大門,馬戛爾尼帶了一個龐大的使團,包括外交官、青年貴族、學者、醫師、畫家、樂師、技師和仆役等,如果算上水手和士兵,將近七百人。並且精挑細選了大量“顯示與英國通商會給中國帶來莫大好處”的禮物:天體運行儀、地球儀、天球儀、分枝吊燈、瓦利雅密座鐘、氣壓計、韋奇伍德瓷器、弗雷澤天文儀、軍艦模型、赫歇耳望遠鏡、秒表、帕克透鏡、各種火炮、卡賓槍、連發槍、步槍……還有一個“放了氣的熱氣球”21。

1793年6月19日,在出發九個月之後,馬戛爾尼使團乘坐的一艘有六十門炮的“獅子”號和兩艘英國東印度公司提供的隨行船只終於來到了中國的海面。他們在澳門停泊數日後,便北上天津,準備前往覲見中國皇帝——乾隆。

馬戛爾尼此來中國主要是為擴展貿易,商討多口通商,要求:可到寧波、珠山(今舟山)、天津、廣東等地方貿易;在北京設立英國商行;在珠山附近給一小島;撥給鄰近廣州的一塊地方;英國貨物自廣東到澳門免收稅或少收稅;英船照其他地方稅率交稅;允許英國傳教士在中國自由傳教等等。

但是1793年當馬戛爾尼來到天津後,卻被中國政府官員不分青紅皂白插上了“英吉利貢使”的旗幟,在進獻乾隆的禮品清單上,“禮物”也改成了“貢物”。

有人千裏迢迢慕名而來,足以顯示天朝的龍威,乾隆很高興。

陰歷八月十三,在避暑山莊萬樹園舉行乾隆八十三歲的祝壽大典,馬戛爾尼一行與緬甸國使臣和蒙古王公一起,向皇帝祝壽,“全體祝壽人員根據指揮行三跪九叩禮”,馬戛爾尼及其隨從“單腿下跪”行禮22。

覲見完畢,吃飯看戲。乾隆“又將自己桌子上的幾道菜”賜予了馬戛爾尼一行,還“親手”給他們“每個人斟了一杯溫酒”,後來又托馬戛爾尼帶給英國國王“一箱珠寶”和“一本皇帝親手撰寫,夾有皇帝繡像的小書”23,以示友誼,但是絕不面談“通商”“談判”之事。

馬戛爾尼覲見圖

1793年10月3日一早,官員通知馬戛爾尼趕至紫禁城,等候皇帝的答復。在等了幾個小時後,被人領上大殿。乾隆沒見到,只看到龍椅上一封信(上諭),馬戛爾尼單膝下跪,捧回上諭。那封給喬治國王的“信”中寫道:“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吉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賫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賫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