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之死十一(第2/2頁)

可是魏國人膽子小,一看老秦來打,腿就軟了,打算主動讓出安邑,求得自己在中原的平靜。這可不是好事,一旦秦人簡單辦個手續就能拿到安邑,何必以默許齊人攻宋作為獲得安邑的交換條件呢,勢必將不再默許齊人攻宋,那齊泯王攻宋就難辦了,一旦齊泯王攻宋不成,不能自我消耗以及激化天下諸侯反齊,扁擔歌第三樂章不就落空了嗎。唉!公元前三世紀初期這一段,國際事態之變幻,真是急劇莫測,處置之棘手,真是極費心機啊!弄明白都不容易,更惶談縱橫其中了。當然,也更襯托出蘇秦外交藝術的高超深邃。他立刻趕奔魏國大梁,親自阻止魏昭王與秦人講和,不讓魏國獻出安邑。

蘇秦說:“秦昭王剛剛教導我們齊國說,請你們強力攻打宋國,宋國即便講和,獻出土地,你們也不要心軟,拿了土地,繼續強兵進攻它,直到吞滅它算了。秦人一貫就是這樣剛柔兩手並用的,如虎如狼。我的意思是說,你們魏人不要指望通過獻地就能討好和阻止秦人的進攻。從他對宋國的態度上就能推測出這個:您獻了地以後,秦人還會繼續用武力進攻你的。這是他的一貫國策,從前他對楚國就是這個策略:一打一拉,打完就講和。當楚國跟他講和的時候,楚國勢必就要背棄其它諸侯(譬如齊國),於是楚國陷於孤立,秦國就放肆了,繼續發兵又打楚國。就這樣,打了又講和,講和又使你孤立,於是又打你——打了又講,講了又打,直到把你老楚打死(蘇秦對秦人的觀察和評價可謂一針見血)。所以,秦國用心深不可測,替大王考慮,最上策是進攻秦國,其次是依靠同盟國,摒棄秦國,最多是假裝講和。總之,你不能同秦國真正講和,那將使你在同盟國中限於孤立,也就沒人救你了,秦人也敢放肆地使勁打你了——即便你已經跟他講和。”

魏昭王於是接受蘇秦意見,不跟秦人講和。蘇秦真是能言善辯,但確實句句在理,蘇秦跟張儀不同,蘇秦比張儀最大的區別,是張儀靠誆騙,蘇秦則全是精湛有力的分析,以理服人,促使對方順我意志,為我所用,並且也往往對對方眼前有利!

但是紙裏包不住火——當時沒有紙,但竹簡也包不住火,竹簡上的口舌之辨也掩蓋不了事實。秦國人默許齊人攻宋,以及齊人默許秦人攻安邑,這個互相交換的最而交易,終於被魏昭王的信息員收集到了,蘇秦一下子大窘,立刻被魏昭王拘留了。這是蘇秦第二次被扣押。

蘇秦並不驚慌,對魏昭王充滿了藐視,因為他看透了各國領導者的心理,因此充滿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蘇秦派自己的大哥——另一個縱橫小家——蘇代,胸有成竹地去遊說魏昭王,叫他放人。

蘇代說:“大王,聽說你把我家三弟給扣了,哈哈,好呀。齊國目前正在攻宋,還許諾把攻宋所得部分土地封給秦國貴族涇陽君,以便讓秦人默許自己攻宋。但是秦國不接受。秦國不接受,不是因為它討厭土地,而是標志著秦人不信任齊國。現在,您扣押了蘇秦,齊魏關系鬧得如此之僵,是逼著齊國進一步去結好秦人。一旦齊秦互相信任,兩國結好,秦國將默許齊人攻宋,辦法是限制魏人幹預齊人攻宋。於是,齊國吞宋,秦國涇陽君亦可得到宋國封邑,而您魏國一點好處也占不到。所以,齊秦結好,您魏國毫無尺寸之利。大王您不如釋放蘇秦,以表示齊魏結好,這樣,秦人將更加不信任齊人(因為齊魏結好成為一個陣營,勢必共同對秦,齊人就毀掉了‘默許秦人攻占魏國安邑’的承諾,秦人也就將不默許齊人攻宋)。這樣,齊秦不能聯合,齊人遂不能得志於宋,您就有了自由空間,還可以照舊在宋國侵占些地方。”

正是利用了魏人一直惦記著向東搶些宋國的地盤的欲求,蘇秦派大哥說動了魏昭王。看來,不熟諳各國領導人的心理,是不行的。蘇秦終於被釋放離魏,逃出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被扣押。

大約人一輩子的運氣也只有三次,等第三次被扣押時,大約就要沒命了吧。

就這樣,魏國接受蘇秦意見,拒絕和秦,秦人分兵出擊,拿下魏國在山西的安邑,齊國信守承諾,不加幹涉。同時,秦人亦不幹涉齊人滅宋。齊泯王終於在公元前286年,吞下了自己處心積慮多年的大肥肉——宋國。宋康王戰敗逃跑,死於河南溫縣(駟馬懿的老家)

但秦人不幹涉齊國滅宋,是暫時的,目的是趁機占安邑。一旦安邑得到,秦人立刻翻臉,以討伐齊人吞宋為號召,“先出聲於天下”,極力大舉攻齊。齊國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