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之死四(第2/2頁)

這大約就是蘇秦的果敢機智。離間齊趙,這一條小原則要服從於另一條從天下大勢得出的大原則,那就是“離間齊秦”。

當時的中國天下,東西是齊秦兩極強國,夾在齊秦中間的,從北向南依次是:燕、趙、韓魏、楚等弱國。如果齊、秦兩強對峙,互相牽制,對其他諸侯國來說,是相對安全的國際環境。當時人說:“齊秦不合,天下無憂”,就是這個意思。兩強為保持力量均衡,都不允許對方肆意攻擊周邊諸弱,開疆拓地,諸侯弱國得以喘息。

可是一旦齊、秦兩強連橫,對中間的諸侯國來說,就是災禍。齊秦雙方就攻伐行動達成諒解,甚至劃分勢力範圍,進而瓜分天下,中間諸侯就等著挨宰割了。前一時期,孟嘗君丟官離開齊國以後,齊、秦邦交恢復,秦人就大肆出兵,以伊闕之戰為高聲,猛烈地削弱了周邊的韓魏一把,就是齊秦結好對中原的災難。

而當齊秦兩強互相敵對時,譬如孟嘗君組織齊秦對打時,中間的趙國和宋國,就蠕動興兵,各自滅掉了中山和滕國,發了一把小財。而且,兩強勢均力敵,必須借助中間各弱國的力量,才能占對方上風。這就更使得中間諸弱的地位崛起,甚至身為兩強討好的對象。比如孟嘗君以齊伐秦,就要拉攏韓魏一起出兵,還把打秦國奪得的土地,都獎勵給了韓魏。韓魏在齊秦對抗中獲得壯大。

所以中間諸侯各國,都樂意看到齊秦對峙,而千方百計地阻止秦、齊的聯合。蘇秦奉行的基本國際關系原則也是如此,他說過:“普天下的說客,都想離間秦齊之交。那些坐著馬車伏軾西馳的人,沒有一個號稱自己跟齊國關系好;那些伏軾東馳的人,沒有一個人會說自己是秦人的鐵哥們。他們都不欲齊、秦結合。為什麽呢?齊秦對峙,對中間弱國有利。齊、秦結合,必圖晉、楚。中間弱國就完蛋了。”

所以,蘇秦當然要反對齊秦並立稱帝的交好行動,而必須促成齊秦對峙。只有齊秦對峙,才可以根本上、長遠性地保住燕國的國家安全。而且,秦齊關系破裂以後,還可以借助秦人等諸侯力量,共同謀齊。這更是蘇秦所極力謀劃的。

怎麽才能實現齊秦對峙呢?那就先分析一下秦人的主張,秦國主張秦齊並立稱帝,相約伐趙,而不許齊人伐宋。必須讓齊人違抗秦人的提議,才能促成齊秦關系破裂。於是,蘇秦在迎接宴會上,大力攻擊韓瑉的結秦攻趙路線,而提倡與趙國和好,並攻擊宋國。齊泯王贊同蘇秦,覺得這樣利益大,於是派蘇秦與趙結好,穩定齊國的後方,得以未來便宜攻宋。這就等於把秦國的兩條建議全給否了。齊秦關系破裂,正式開始對峙。

齊秦對峙以後,蘇秦還要在局部關系上挑撥齊趙關系,落實以前“離間齊趙”的承諾。所以,既要前先去結好齊趙,又要隨後離間齊趙,這就給他的外交帶來更大難度。唉,結駟連乘,黃金滿腰的待遇,不是那麽好掙的。

但是,燕昭王不理解蘇秦的苦心,他派人前來指責蘇秦,表示自己的不悅:

“你讓齊趙結好?!你難道忘了當初離間齊趙的諾言了嗎。”

蘇秦在回信中做了含糊的解釋:“雖費,無齊趙之患。”馬王堆帛書上的這句話令人費解。我揣測許久,想為蘇秦這句話注解,蘇秦大約是想說:齊趙雖然結好,但作戰方向是齊趙合力伐秦(因為我將讓他們伐秦,以根本破裂齊秦關系,未來我再找機會破裂齊趙關系),由於是齊趙合力伐秦,所以並不會給燕國帶來“患”。齊趙結好,可以使齊國放心南下,以滅宋國,也不會北向騷擾燕國。所以,燕國也沒有“患”。

燕昭王看了這封信以後,也不知道能否明白(那上邊沒注解呵),但他還是選擇了信任蘇秦(用人不疑是燕昭王的一大優點,後來又表現在對樂毅的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