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騎射六(第2/2頁)

中山人對陜北不陌生,他們就是從陜北出來的是狄人,在花花世界闖了一圈之後,又被打了回來。終點又回到了起點,被遣送回原籍時才發現。中山王呆在陜北小木屋,望著明凈的、蔚藍的、清新的但是無利可圖的大天空,不知作何感想。風雲不與,徒求無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無奈啊。

我想,中山王的後半生應該過得很有意義,一心投入到開發民智和扶助當地文教事業上,這也是趙武靈王弄他回來定居的原因——支邊,因為他是一個很有書卷氣的人,適合來此傳播文化。當初,趙武靈王曾經派偵察官去中山刺探,回來後這樣描述中山王:“中山王喜歡跟知識分子交朋友,見到讀書人就平等抗禮、稱兄道弟。他經常送溫暖下鄉,坐著帶有華蓋的車子,到窮巷陋房裏拜訪離退休的‘老教授’,問寒問暖。至於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巖穴之士’(就是隱士啦),那就奉為上賓,他簡直就向侍奉爹一樣侍奉他們。”

趙武靈王一聽,大驚:“完啦,這不是賢君嗎,這樣的賢君,我肯定打不過他了。”

“不然。以我之見,中山王喜歡把‘巖穴之士’召到朝堂上奉為顯貴,那麽將士們就沒有激情在外作業務(——就是殺敵啊)。他上尊學者,那麽農夫就不肯老老實實修地球,都想著酸文假醋地閉眼念經,農田於是荒怠了,國家就貧窮了。耕者懶惰,而戰士怠懦。這樣的國家,不亡國才怪呢。您趕緊打它吧。”

事實確實如此,中山國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裏,用它的鳥篆文字,大講“天命、忠、孝、仁、禮、慈愛”之類不合時宜的東西。大約他也是孟子“仁者無敵”歪理邪說的受害者。在列強紛爭的時代裏,放著好好的狄人不當,偏去學當聖人之徒,扮成博雅君子;不學法家的賞罰、強兵、富國之術,而聽聖人之徒胡扯,真是取死有道,不亡待何。

還有那個被宋康王偷走的油瓶——滕國,也是孟子治理過的。孟子在滕國的政績是把早已普遍廢止而且“滕國父兄百官皆不欲”的“三年守孝”寫進憲法,教他們“為善國”、“行王道”,終於行了二十年“王道”,現在被滅掉了。

瀟水曰:倘若你去河北省石家莊地區的平山縣,可以看見中山國都的遺跡。那裏出土的逾萬件精美文物,證實著中山國往昔的輝煌,也證實著中山人確實“漢化”得很厲害:“四鹿、四龍、四凰”十二只禽獸托著幾案讓你吃飯,“銅身銀首寶石鑲睛”的舉著燈的傭人,寬袍大袖,還有中國最早的碑刻,世界最早的地圖,甚至兩壺老酒,清澈透明,放在青銅壺裏,開蓋後,還冒著2300年前的濃香,共計十多斤,也是中國最老的酒。不過,據說河南挖出過商朝的酒,那就更老了。

平山縣這個地方,古稱靈壽,也是戰國名將樂毅(也就是諸葛亮所自比的那個)的老家。公元前406年,戰國首強魏文侯,以大將“樂羊”為統帥,吳起從西河引兵配合,聯手滅掉中山。以“樂羊”有功,封在中山的靈壽。25年後,魏國在馬陵大戰後衰微,中山國趁機復國,不料又90年後,趙武靈王再次終結中山,並從中山得到樂毅,赴趙國效力。樂毅就是樂羊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