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騎射二(第2/2頁)

“三胡”之人,他們的服裝不同於大周朝,他們還是上下兩截分開的:上身是左口交領的短衣,袖子也沒有寬到我們那樣袖內可以曲肘的地步,下身是褲子。(所以你看,現代中國人的著裝,其實接近胡人,是胡人的潮流來的)。胡人穿著現代化的褲子,於是很方便,他愛坐就坐,愛跪就跪,愛騎馬就騎馬,無拘無束。但我不知道他們的褲子是開襠還是不開襠的——這個還需要有志者的深入研究,反正趙武靈王把這種褲子引入中原以後,中原人穿的是開襠褲,外罩著長的深衣(下擺為直裾或曲裾),直到漢朝以後都是這樣——你看電視劇就是這樣。

好,現在我們說說趙武靈王在“信宮”召開的地方幹部大會吧。

就像當時流行的高台式建築一樣,信宮也建在夯土高台上,大臣們從夯土台上到宮門、到殿內,黑呀呀侍立了一片。這些大臣們要在國君面前指畫陳說時,一定要用笏。笏就是個筆記本,該說的話先用毛筆寫在上邊,走近國君,照著上邊念。等趙武靈王發言的時候,趕緊也像現在幹部那樣,立刻捏起筆來作筆記,都記在笏上。也不知道是真懂假懂,凡都記上了。趙武靈王在上邊談著國際形式,下邊就真積極假積極地作筆記。不過,笏板兒地面積不大,只能記些要點,好在當時寫字也慢,一個字要畫半天,不用擔心開會沒事幹。

這些幹部們立在國君之前,上身要前傾,使領帶下垂(當時的領帶系在肚子上,叫“蔽膝”,你去看秦始皇的畫像,他的肥肚子上就系了這麽一條,這是當官的標志),要弓著腰,腳好像踩著深衣的下擺一樣,讓腰下掛的玉佩垂於身前。頭要微低,兩頰下垂,兩手交拱,視線向下,而耳朵卻注意傾聽領導講話。視線應在國君的腰帶以上、交領以下,不許看臉。聽國君講話時,要把頭側過來,用左耳聽。

趙武靈王也拿著個筆記本,就是笏板兒,上邊寫著今天講話要點,照著念,哈哈。注意:周天子的笏板,四個角都是正,趙武靈王的笏板,上面的兩角是圓的,下面兩角是方的,這是表示諸侯應讓於天子。而大臣們的笏板,四角都是圓的,表示他處處必須退讓。

這幫人走路時候也必須講究(事先在家裏要練),要求足不離地,衣裳下邊像水流一樣,從登殿、登席或離席都是如此,要求徐趨。徐趨就是足尖舉起,腳後跟在地面上拖著走,要快,還得足不離地,如車輪不離地,步伐碎小,表示出戰戰兢兢的樣子,基本跟企鵝差不多。

他們如果捧東西的話,凡是國君給他的器物,器物雖輕,而表情好像很重,不能勝任的樣子。捧得必須與心胸相平,自己的東西,低於心胸。落座時,兩手提起衣服下擺,離地面一尺,上衣不要掀動,步子不要急速。

趙武靈王看著這班懦懦古板、半死不活的僵屍般的幹部,蠢笨企鵝一樣晃來晃去,苦笑著想:這樣一種講禮的朝堂,如果所有人都換成胡服來,那不全亂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