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諸魚腸劍四(第2/2頁)

一天下來,中原科技已經徹底折服了方圓幾裏所有的土著吳人。吳人耳目一新、眼界大開,這兩個把鞋子放在腦袋頂上的神仙簡直是電伯風神下凡啦。傍晚,當吳老二表演“猜物遊戲”時,吳人已經傾心擁戴了。

所謂“猜物遊戲”是這樣玩的:讓土著人隨便拿一個什麽東西,比如象牙梳子。吳泰伯背過身去不看,讓吳老二往竹板上刻了幾個字,給吳泰伯看。吳泰伯說:“我猜,他拿的是象牙梳子。”

喔噻!神啦,對啦。土著們找出各種古怪的東西拿在手裏,吳老二只要往板子上一刻,吳泰伯去問板子,就全知道啦。一個最聰明的土著青年,激動地跑到屋外,指著遠山的夕陽,說:“猜這是什麽?阿拉不信,難道遙遠的太陽也能猜得到嗎?”

吳老二在竹板上畫了個圈,中間加一點兒,吳泰伯看了微微笑著說:“That is太陽!”

Oh my God, I服了you !!!土著吳人紛紛拜倒在地,磕頭如搗蒜,山呼酋長。於是這倆陜西老客就成了吳人酋長,教導吳人各種先進的中原技術。就像一百個手持毛瑟槍的西班牙人可以征服整個南美洲,文明火種的持有者輕而易舉地成了吳人的領袖。土著吳人原本雖然也在耕種,但非常出洋相:在水田裏,讓牛啊、狗啊、大象啊,整群地跑到水田裏撒歡、洗澡,把地踐踏得稀爛,人們撒種其上,就算是牛耕了。這樣弄出的糧食當然只夠湊合吃個半飽,主要借助副食品(就是那些腌制的亂七八糟的東西)維持性命。吳人的農具也只是石頭、木頭、骨頭制成的,他們幾乎不會冶煉礦石——雖然會使用礦石顏料文身畫體。吳泰伯向吳人介紹青銅工具:斧、錛、鐮、削、錐、鑿,這可以砍,那可以鏟,於是吳人開始高效地砍伐樹木、開墾農田,破土、起土、收割都有了。黃河流域先進的農業技術傳到了長江下遊。吳泰伯領導大家夯土為台,台上建起容納近百人的房屋,裏面有固定的爐灶乃至煙囪。很多好奇的小孩兒從房頂鉆進煙囪,直至落到冒火的灶台,燒個半死,以至於吳泰伯被迫給煙囪頂上加了個蓋子,以防為成年人鉆入。

吳泰伯並且帶領大家在無錫郊外挖了一條河道,叫“泰伯瀆”,是江南最早的運河,今天仍然在使用。光有技術還不夠,管理也要搞上去,於是吳泰伯把吳人分成金字塔的組織結構(塔尖上當然是他老人家自己了),旁邊是吳老二助理。塔層分出長幼男女級別,尊賤親疏不同。吳泰伯教導大家“文明”,要求男的走馬路左邊,女的走馬路右邊,穿的裙子必須蓋住腳面,坐的席子不能男女同塊,進門不能走中間,坐著不能腳朝天,以及其他文明,比如如何下跪作揖,如何磕頭稽首,如何上稅,如何挨板子,什麽什麽情況下會割鼻子,什麽什麽情況下要挖眼睛,什麽什麽情況下騸掉生殖器等等……這就是“文明”(並不好玩!)。有了這些“不爽”的文明,吳國於是“大治”!

吳泰伯沒有兒子,所以吳老二在若幹年之後接替了他的位置,傳了三代以後,武王伐紂,大周朝正式建國了。周天子沒有忘記自己的親戚,派使者拿著委任狀和周聖人的《周禮》,跑到蘇南,打聽吳泰伯、吳老二的下落,在無錫找到了他們的後裔,將之宣布為吳國的諸侯國君。

後來吳國到了楚莊王時期開始當楚國的附庸。當附庸也並沒什麽不好,每年往楚王那裏送點奢侈品和保護費,就可以菩薩保佑,風調雨順了。但是,第十九代吳國君長“壽夢”野心膨脹,宣布叛離楚國,非要跟“獨眼蜥蜴”楚共王平起平坐,還自立為吳王。但他的部隊還停滯在民兵保安團水平,戰時甚至赤身露體,烏鴉一樣聚合,沒有陣法。他們甚至還不會利用輪子,運輸全依靠船只,陸上就是人背。

於是,巫臣的兒子,帶著先進技術,帶著輪子,從晉國跑來支持吳國陸軍現代化建設。他教授乘車、射箭、攻戰、守禦,排兵布陣,演練各種戰術,使得吳國人從此具備了地面攻擊力量,不但阻止了楚王國的東進,而且使楚人第一次面臨本土被攻擊的可能。

外來星火輕輕一點,一座厚積的油田就熊熊燃燒了。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這是巫臣的兒子留任吳國做大夫期間的主要業績。他還通曉東方各夷族語言,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和重金賄賂,勸說群舒、諸越、諸夷叛楚聯吳,卸掉了楚國的爪牙。吳國由此很快楚聯邦管轄,年年從東南像瘋狗一樣亂咬楚國。這是晉人扶吳鬥楚的戰略勝利。當如今晉人已經對鬥楚不感興趣,南北晉楚爭霸結束以後,吳人還在兀自與老楚相掐。位於湖北省(楚國)與江蘇南部(吳國)之間的安徽省,於是成為吳楚沖突的新“巴爾幹”,熱鬧非凡的火藥釋放場,不斷變幻著大王旗幟,一會是楚人占據,一會被吳人奪來(當地老百姓,在“梳髻”還是“斷發”兩種強制下反反復復,發型一年一變,很多腦袋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