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新貴二

楚武王兼並的小諸侯裏面,有一個權國,被楚武王滅掉了。但楚武王沒有把權國土地分封給自己屬下的卿大夫家族(像傳統分封法那樣),而是設為自己直接管控的“縣”,聘請賢能的人擔任縣官。縣官有他的好處。傳統的分封制下,卿大夫家族從國君那裏接受封地,派自己的族人去管理,這些人當官不靠本事,全靠有一個好爸爸。而楚武王實行的縣制,縣官是擇優招聘來的而不是世襲的,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兒,能者居之,這有利於選拔人才。

楚武王開創的這個中國最早的縣——權縣,就在現在的湖北省當陽縣區,張三爺吼斷長坂坡的地方。然而非常遺憾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官——“鬥緡”同志(大家應該記住他,念陡民),不安心在權縣幹基層工作,在原權國亡國貴族們的慫恿下,整天琢磨造反。楚武王當機立斷,先發制人,一斧子下去,使他的腦袋和他一起下崗了。這種縣官造反就是好鎮壓,很容易被撲滅。如果是卿大夫家族造反,就沒那麽容易撲滅了。卿大夫有自己管轄的世襲封地,封地上的糧食和軍隊歸他隨意調動,足以對抗中央,所以不好管。但是縣官就沒有這些特權,縣官的大印隨時可以被上邊收回,他的軍權、財權、政治權都不是絕對的,而是被嚴格限制的。楚王還以苛刻的國法來管束這些縣官,所以楚國法律最苛(楚國敗軍之將必死的這條苛刻條律,就是例證)。既然縣官這麽好管,楚武王做的,就是不斷削弱卿大夫的封邑,而擴大便於直接控制的縣。縣多了,楚王直接征糧、征兵的資源就多了,王族的力量加強,使得卿大夫家族都聽命於他,成為真正可以調動全國的大王,於是弑君現象和家族割據減少了,更利於內部穩定,整個國家也可以攥緊一個拳頭打擊外敵。

我們不得不大書特書楚武王所設立的縣制,它開創了秦代郡縣制的先河,帶有分封制所不具備的優勢,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沿用。這也是楚國在春秋時代能崛起為百年不衰的強國的關鍵舉措。

楚武王合計當了51年的國家領導,晚年他患上心臟病。可是他改不掉征服癖,聽說隨國受周天子批評,從而不敢“隨”自己了,立刻拖著心率不齊的老體,再次大舉伐隨,把隨國來回來。部隊渡到漢水東岸,壯心不減的楚武王突然發生心絞痛,臥在一棵樹下休息,因為沒有速效救心丸,當即厭世。楚令尹秘不發喪,按原計劃東進,脅迫隨侯再次承認楚國的盟主地位而還。

“窮兵黷武”一類的貶辭對於楚武王並不適用,楚武王的軍事擴張、小國兼並,是有積極意義的。倘使沒有楚武王,江漢平原的眾多小國,正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孤,殺伐無已,大大破壞生產力。楚武王把這些勇而好鬥的小野獸,統一到文明的燦爛陽光之下,恢復經濟,開挖銅礦,人民生活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