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蚩尤一

考古資料顯示,中國古人死後,躺在棺材裏面,都習慣頭朝東。唯獨西部的人喜歡頭朝西,他們把西方認做神聖,怪哉。

有人認為中國的文明,是從西亞遷徙來的,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帶著他們的青銅技術、楔型文字和麥子,跨過沙漠,來到我國西部的黃土高坡,推動了中國文明的發展。

不管蘇美爾的說法是對是錯,中國西部的文明確實比中原和東方的文明亮得更早,更燦爛。頭朝西,有他們的理由。

首先,傳說中伏羲的老家就在西部,是甘肅天水市地區,這裏有大量新石器早期、中期遺址,以及全國最大的伏羲廟——江澤民主席在這裏題詞“羲皇故裏”。從伏羲的老家向東沿著渭水(就是涇渭分明的“渭河”)僅僅三百裏,就進入了陜西省西境,到了陜西寶雞地區——神農氏的老家。

順著這條渭水再向東,經過陜西西安(這裏有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再往東徜徉三百裏,就注入了黃河。縱觀整條渭水,由西向東流淌,兩岸沖擊出八百裏秦川,每一千平方公裏就有6.5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是全國密度最大的。

渭水混入黃河以後,二者筆直東走,貫穿河南省大地,這就是中原。中原一帶黃河兩岸的新石器遺址,平均每千平方公裏2.8處,明顯少於西部的渭水沿岸。黃河再東走,奔騰入海,兩岸遺址才不過每千平方公裏l處。

可見,中國的文明是從西部崛起的,隨著渭水、黃河的東去而淡弱。

中國人的名譽祖先“黃帝”——也是西部,並因西部這塊黃土地而得名“黃帝”。

現在我們就來說說黃帝。

黃帝是在哪兒誕生的呢?

如果誰能回答得出這個提問,我寧願給他一百塊獎金。可事實上早在兩千年前漢朝的司馬遷,就已經搞不清黃帝的戶口了。司馬遷特意向東跑到大海,向西跑到空桐,北過涿鹿,南到江淮,問各地的白胡子老爺爺打聽黃帝的下落。結果四方各地的老頭子都發誓,黃帝就是他們自家這一帶誕生的。這就跟現代人到處附會一個孫悟空的花果山景點一樣。司馬遷只好悻悻而歸,撿了一些好聽的話(雅言),對付著給黃帝寫了個小傳,到底也沒說清黃帝是哪裏兒的人。整個傳作得更像一篇神話故事。

根據比較權威的《國語》(因為它年頭比司馬遷更早幾年),說黃帝和炎帝是哥倆(這不也胡扯嗎!)那我們就查插炎帝的履歷吧。

可是炎帝更加可憐,他的事跡幾乎一個字也沒有,只是知道他是黃帝的手下敗將。但我們可以發誓的是:炎帝肯定不是神農氏。可笑的是,到了西漢一朝,炎帝也被塞到了神農氏的戶口本上,成為了神農氏的兒子,後來幹脆偷偷摸摸成了神農氏本人。炎帝與神農氏的戶口合一了!

於是現代各種史材上都寫成“炎帝神農氏”,這實在是個和稀泥的做法。好吧,我們就可以取消炎帝在歷史上的存在,就把“炎黃子孫”的“炎”理解成神農氏好了。

神農氏(炎帝)跟他的夫人“聽襖?”生下一個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火神)。祝融被驅逐到長江流域,生下了共工(水神)。共工的兒子術器生有異相,頭頂平整如削,另外一個兒子叫後土,乃土地之神。後土生下噎鳴,噎鳴有十二個孩子,他們是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名字都像蒙古人了!)等十二個少爺,分掌十二屬相。後土還有位孫兒,就是誇父。這都是荒誕不經的《山海經》裏講的神話。但我們手頭沒有比這更不像神話的史料了。

總之,這一群兒孫裏邊,知名的就是“祝融、共工、誇父”三位,還有一個“榆罔”先生,是神農氏(炎帝)的嫡系真傳第七代玄孫,一說是第十七代玄孫,他跟黃帝是同一時代的人!(我看第二十七代都不止。)

神農氏(炎帝)還有幾個閨女,都沒得到好。其中一個閨女跟“赤松子”先生(當時的宇航員)私奔了,倆人一起得道成仙。還有一個閨女很漂亮,夢中遇見一位英俊的白馬王子,於是得相思病死了。還有一個最著名的姑娘,就是“精衛”小姐了,她早年不聽勸告,未經許可在非遊泳區遊泳,結果溺水而死。後來化做一只呆鳥,每天飛來飛去,進行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攔海造田工程。就是陶淵明作詩所說的:“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了。精衛填海,想把淹死他的壞大海給活活堵死,有志氣。只是這裏填滿一個海,隔壁必又冒出一個海,怎麽辦呢。你不讓它冒,那麽多的海水去哪裏呢?

為中國扶農、扶貧作出重大貢獻的神農氏的後代,大約就是這個情況。

如果,把大力發展畜牧業的伏羲定義為一萬年前的人(因為那時候是新石器時代伊始,也是畜牧業的開始),把神農氏定義為七千年前的人(因為那時候是農業起步時期),那麽,我們有理由認為黃帝是五千年前的人,因為這時候中國進入了“金石並用”時代(金屬和石器、陶器並存,出現了青銅金屬),以及產生了父系社會的勢力和貧富對立乃至部族沖突,正好和黃帝傳說中的事跡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