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蚩尤二

草長鷹飛,白晝永長。黃帝在陜北待膩了,率領族人沿洛河南下。沒有人解釋過他這次遷徙的原因,也許是出於尋根活動吧,他想到陜南的渭水看看。一路上黃色的土地讓他感慨萬千。當時的黃土並不貧瘠,上面長著繁茂蔽日的叢林,板齒犀、三趾馬、李氏野豬這些巨型野獸出沒其中。

終於,黃帝來到了神農氏的故地,看見了東西流淌的渭水,也是自己的祖根,這裏誕生了華夏族的文明。黃帝看見,渭水沖擊出八百裏秦川沃土,橫亙在陜西省中部。沃土上已經有人開始使用犁了。犁尖像一把熨鬥(呈等腰三角形),尖鋒銳利,與兩側的刃一起破土,是石頭材質。石犁的中心有孔,孔上邊插上犁架。後邊有人扶犁,前邊有人拉。就像用熨鬥熨衣服,石犁開過去,土地全翻花了,是農具上的一大革命,比耜的撅坑效率高了好多倍。黃帝望著南邊這些人的耕犁,心中充滿了嗟呀,就像蛤蟆看見了大吉普。

一群雁鳥(幾萬只)從頭頂聒叫著飛過,壓得陽光都黯淡了。應龍很想拿起飛叉,去投刺大雁,用雁羽做衣服——古代羽絨服。這個心思剛剛萌生,已經有一只大雁尖叫著中叉,從隊伍裏沉甸甸地墜下來。應龍說:“我並沒有出手啊?但是叉自己飛起來了。”

自鳴得意的應龍跑過去拾起大雁。這些舉動導致黃帝輕蔑地哂笑:“我更希望用犁劃破土地,而不是捕捉一只愚蠢的大雁。”

雖然黃帝是神農氏後裔,而且是十八竿子之內就能打到的一支,但黃帝不太樂意涉足神農氏一族的地盤。他對他的部族說:“我們向東走吧。”一行人於是捋著渭水東行,在陜西省正東部的大荔、朝邑一帶,要渡越黃河。這一段黃河把黃土高原一劈為二,左邊是陜西,右邊是山西。

黃帝渡河不需要太多先進技術,偉大的羊筏子幫助了他。羊筏子是遊牧民族的專利:殺羊時,先把羊頭割下,去掉四個羊蹄。剝皮嚴禁開膛,辦法是將羊懸於樹上,把皮往下翻拉,完整地扒下來。最後脖子、四肢、生殖器等露氣的地方紮緊,僅留一只後腳作為充氣和排氣孔,吹起來就是羊皮囊。

黃帝命人鼓著腮幫子吹氣,使後者脹得像懷了孕一樣。與黃帝隨行的羊群看見這種古怪的圓羊,紛紛發出奇異的咩叫。黃帝把幾十只羊皮囊捆在木筏子上幫助增加浮力,這就是羊筏子。大家紛紛登筏渡河。(這樣的筏子如果幾百只橫貫排列在河面上,用繩子呂串聯,就是古代的浮橋,春秋戰國時候秦晉之間的軍隊,都是這樣步行過黃河去打仗的)。黃帝在羊筏子上看見,此時的河水並不渾濁——因為它所流經的黃土高原植被茂密,百獸出沒,無所謂水土流失。是後來的過度墾殖毀壞了這裏的植被,一道道犁溝劃破了土地的表面。

水淋淋上岸的這幫陜北人,進入了山西,他們還有很多路要趕,每個人身上都扛著五十斤重的家什。為了減少跋涉中的痛苦,特別是解決行李的托運困難,據說黃帝在東遷的路上發明了車輪。

國際上一般的看法,蘇美爾人已經在一千年前發明了車子,並且把這種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也就是黃帝生活的西部,這裏是文明西來的第一站。然而中國的古書上歸譽黃帝為始作車者,因此號為“軒轅氏”

黃帝是怎麽“發明”車的呢?首先他看見了轉動的飛蓬,就是荒枯的幹草,它們被吹吹成一團,雪球一樣越聚越多,直到房子那樣高,像個大怪物。當狂風一吹,這個巨獸就可是轉動,壓過路上一切障礙,而且腳步飛快。這是人們看見最早的圓周運動變成直線運動,從而引發了輪子的概念。輪子最初是單獨使用的,在移動沉重物體時候(比如捉來的一只大象),把物體下邊墊上圓木作為輪子,撬著滑走。

黃帝又從神農部族的犁,悟出了車:犁的下邊裝上輪子,人就可以拉著走了。但黃帝時代的車輪是實心的,沒有輻條,這一點使得它旋轉緩慢,但是更加結實(有輻條的輪子是兩河流域的人在又一千年後發明的)。而且,黃帝的車是用人來拉的。那幾個苦悶的拉車的家夥,不知道是誰。既然有拉車的,就有坐車的。人和人有了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