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運用成敗的原因分析(第3/4頁)

[18]劉心皇輯注、王鐵漢校訂:《張學良進關秘錄》,第84頁;張友坤、錢進主編《張學良年譜》上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第474頁。

[19]於學忠:《東北軍入關和“擴大會戰”的解體》,方正、俞興茂、紀紅民編《張學良和東北軍》,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第186頁。

[20]張光宇:《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革命軍》,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第226頁。

[21]《事略稿本》第8冊,第234—235頁。

[22]《大公報》(天津),1930年6月22日。

[23]《張群致吳鐵城轉張學良有電》,1930年6月25日,档號:19.0372.42/400-1-12,“國史館”藏閻錫山档案。

[24]陳進金:《地方實力派與中原大戰》,第147頁;李茂盛等:《閻錫山全傳》,第497頁。

[25]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142頁。

[26]何成濬著,沈雲龍校注:《八十自述》,何成濬著,沈雲龍校注:《何成濬將軍戰時日記》,第733—734頁。

[27]何成濬:《八十自述》,第738頁。

[28]何成濬:《八十自述》,第739頁;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國父全集》第3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第9—504頁。

[29]何成濬:《八十自述》,第740—741頁。

[30]於翔麟:《何成濬小傳(增補稿)》,《傳記文學》第37卷第3期,1980年9月,第33頁。

[31]楊天石:《蔣介石與前期北伐戰爭的戰略、策略》,楊天石:《蔣氏秘档與蔣介石真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第230頁。

[32]沈雲龍、謝文孫訪問,謝文孫紀錄:《獻身國民革命——湖北省主席何成濬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第2輯,1991,第13頁。

[33]談瀛:《何成濬的一生》,《武漢文史資料》1982年第8輯,第38頁。

[34]畢萬聞:《張學良、蔣介石和東北易幟》,張學良暨東北軍史研究會編《張學良暨東北軍史論》,華文出版社,1993,第137頁。

[35]雷嘯岑:《何上將雪竹憶語》,《何成濬將軍戰時日記》,第767頁。

[36]《事略稿本》第2冊,第429頁;戚厚傑、劉順發、王楠:《國民革命軍沿革實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第103頁;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團結出版社,2005,第1197、2260頁。

[37]談瀛:《何成濬的一生》,第39—40頁。

[38]何成濬:《八十自述》,第745—746頁。

[39]《事略稿本》第3冊,第686頁。

[40]《何成濬等電張學良日人態度尊處有當機立斷毅然宣布易幟統一之必要》,“國史館”審編處編《蔣中正總統文物——革命文獻(一)北伐史料》,台北“國史館”,2002,第349頁。有關東北易幟問題,詳見王正華:《蔣中正與東北易幟》,“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五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五屆討論會》,台北“國史館”,2000,第1413—1439頁。

[41]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第437頁。

[42]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第437頁。另一說活動費為100萬元,參閱陶菊隱:《記者生活三十年》,中華書局,1984,第158頁。有的學者認為蔣的重新啟用唐生智,系由閻錫山從中斡旋。參閱李茂盛等:《閻錫山全傳》上冊,第439頁。

[43]《申報》(上海),1929年3月9日。

[44]《事略稿本》第5冊,第173頁;《蔣中正電何成濬密查北平天津電局白崇禧往來電報及密碼速送京》,1929年3月17日,《籌筆》統一時期,第1冊,總編號01362,“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档案。

[45]何成濬:《八十自述》,第747頁。

[46]《事略稿本》第5冊,第134—335頁。

[47]《事略稿本》第5冊,第445頁。

[48]《事略稿本》第5冊,第313—314頁。

[49]何成濬:《八十自述》,第747頁。

[50]《事略稿本》第7冊,第450頁;《蔣中正電劉峙優禮信任何成濬王金鈺及鄂事已交何成濬處理》,1930年2月7日,《籌筆》統一時期,第22冊,總編號02711,“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档案。

[51]米暫沉:《“討逆戰役”中的何成濬與雜牌部隊》,中國人民政府協商會議湖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會編《湖北文史集粹》,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第686—688頁。

[52]汪世鎏:《何成濬與“雜牌軍隊”》,第33頁。

[53]陳進金:《地方實力派與中原大戰》,第214—215頁。

[54]沈雲龍、張朋園、劉鳳翰訪問;張朋園、劉鳳翰紀錄:《劉航琛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第40—41頁。

[55]《事略稿本》第8冊,第3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