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李承乾失意動基情 於志寧舍身諫太子(第2/3頁)

在眾人詫異的眼神中,李承乾交代好了每一小組的人物,群眾演員也要表演到位。他自命大可汗,眾目睽睽之下,忽然抽刀自刎,“死”在了“草原”之上。

按照安排,此時,有位突厥相的猛男會向前一步哭道:“啊,我親愛的可汗,你死了,我們怎麽辦?啊,我美麗的可汗!”據本人了解,可汗死後,部落的人為了表示哀痛,都要號啕大哭,騎著馬圍著可汗的屍體轉,拍著馬頭高喊他的尊名。太子同志已經沒什麽臉了,大家也就跟著不要臉。

不要臉的後果是可怕的。

可汗死後,族人要用刀子將自己的臉劃破,這原本是真情的體現,可到了李承乾這裏,就成了眾人海哭的動力,當然,他們是被疼哭的。過了很長時間,眾人停了下來,李承乾像是睡著了……

可是,當大家哭聲漸消,太子同志忽地撲騰坐起來,大喊道:

“如果我有了天下,就帶著數萬鐵騎跑到金城(蘭州),當個小小社長,牛羊、馬匹,牲畜、人家全是我的,豈不快哉?!豈不快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眾人以為這就夠出格的了,其實他們的見識還太少,李承乾不是跟大家開玩笑。

接下來,他就要動真格的了。

他讓眾人披上氈子,當成鎧甲,在“草原”上插上紅旗(丹幟),列好陣勢。漢王李元昌參與了李承乾的遊戲,他們分統兩部。兩人一個是正義之師,一個是不義之師,各自領著百人對峙。武鬥成了李承乾這小半輩子見過的最搞笑的演出,他覺得很有樂趣。

事實證明,強壓之下出反抗。

很多人看不慣李承乾,可李承乾有無敵淫威,敢反抗的都死光了。

他規定,眾人中有不聽可汗(他)命令者,就要被樹枝猛抽。輕的抽得臉皮脫落,血肉模糊,重的直接抽到死,一命嗚呼,扔出去埋掉。李承乾沒心沒肺地在一邊哈哈大笑,他似乎看到了老師們的死期。他很反感敢於提不同意見的人,曾指著天空放言道:“我當上天子以後,有跟我對著幹的,我就殺,殺五百個,看誰還敢跟我作對!”

李承乾是未來的皇上,為了前途,很多人都不敢說話。

故事還是要到李承乾的老師身上,除了一直被記恨的張玄素,一個叫於志寧的先生也被列入了挨揍的名單。

於志寧,也是一個例外。

於志寧,公元588年生,京兆高陵(陜西西安)人。

隋末,於志寧出任山東寇氏縣令,後舉家遷往正寧縣永和鎮(甘肅慶陽)。李淵入關時投唐,拜為銀青光祿大夫。

於志寧家庭出身非常好,他爺爺是北周的太師,老爸是隋朝的內史,輪到他,又成了唐朝的光祿大夫,家世非常顯赫。李世民很看重於志寧,當初帶著軍隊攻打薛仁果,大敗西秦之後,他在西秦廣納賢才。納了半天,愣是沒把學界最有名的褚亮給納進來。因為褚亮當時處境悲淒,被囚禁在牢獄之中,而於志寧同志慧眼識珠,愣是跟褚亮隔著柵欄聊得開心。李世民聽於志寧力薦,才把褚亮引入王府。

就這樣,於志寧和褚亮都成了文學館的骨幹。

於志寧跟著秦王打天下,功勞不小,可官位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說起來得好好批評李世民,貞觀三年(629)的一天,李世民宴請三品和三品以上官員。他左瞧瞧右看看,見於志寧同志未來,認定老於生病了。於是問侍臣道:“這個於志寧怎麽沒來,病了麽?”

侍臣耐心解釋,“陛下宴請的是三品和三品以上的官員,於志寧是四品啊。”

李世民當時就崩潰了,他一拍腦門兒,懊惱道:“忘了忘了忘了忘了!”

是的,他真的把人家給忘了。飯也沒吃好,這天,加封於志寧為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陽縣公,給足了名分。於志寧不加官其實錯不全在李世民,於志寧自己也有錯的地方。錯就錯在他從來不邀功,有功也不說。

如果李世民這輩子都想不起他來,可能到死也不知道,原來一個本該位居重臣之位的人竟然還在四品上瞎晃蕩。

於志寧成了太子左庶子,是喜劇,也是悲劇。

喜劇早就過去,悲劇即將上演。

和這個不靠譜的太子扯上關系是大家都不願意的,可老於並不擔心。於志寧對李承乾顯示出了極大的耐心,面對李承乾的無數次出軌,他不厭其煩地對其進行規勸,雖然沒用,但總也起到一定的效果。

在李承乾看來,這種效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下定決心要殺了於志寧。他不會知道,李世民為了能教導好他,硬是奪了於志寧的情。

前幾天,於志寧家中報喪,說是他的老母親死了,於志寧惶恐不安,極度悲痛,準備回家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