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李青雀從師王諫官 太子爺學文張玄素

  

【李四胖的老師】

李四胖同學,背一遍《大學》,寫一篇心得。李四胖的老師是李世民從德高望重的大臣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王珪。王珪在所有大臣裏面,俠義之氣最盛,嫉惡如仇也是天下第一,為了讓李泰走向康莊大道,李世民煞費苦心,他囑咐四胖,“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以後要像對待我一樣對待你的師傅。”

簡單說,李泰待王珪要像對待老爹一樣盡心。

四胖一諾千金,每次遇到王珪,都叨陪鯉對老長時間,一口一個師傅,一口一個老師。按照拜老師的規矩,學生路上遭遇恩師,一定要低著頭,快速挪著步子上前給老師問安。如此簡單的動作,對李四胖同學來說卻頗有困難。

都是體形惹的禍!

四胖的肚子非常大(盡管想就是了),連走路都很費熊勁,據書上說,他上朝都得用輪椅,否則走不動。對他來說,叨陪鯉對無疑是一樣力氣活。但李四胖是個有道德水準的人,他克服困難,尊師重道,問候請安,虛心請教,當了一名好學生。

王珪沒有絲毫笑容,從他的表現來看,他很自然地認為這一切都是李泰應該做的。

【向權貴發起挑戰】

故事發生在王珪兒子王敬直身上。

王敬直與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南平公主結婚的時候,鬧出了不少亂子。

首先,公主下嫁,從南北朝開始就沒再拜過舅姑,主要是因為皇帝女兒身份高貴,給身份不如皇家的人磕頭有辱尊嚴;其次,南北朝開始禮崩樂壞到了很慘的地步,沒有必要做的大家一定不去做。

王珪認為這純屬胡鬧,為了讓兒媳婦給自己磕頭,他給李世民進言,“陛下,臣認為公主下嫁就該拜見公婆。臣這麽做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是為國家禮節考慮。”為了給李世民點催淚劑,王珪接著道:“全國的子女都不對父母有絲毫的尊重,未來談何享受天倫之樂呢?”

李世民被鎮住了,王珪想恢復百十年來廢棄掉的禮節?

最後,王珪問:“陛下,好,還是不好?”

李世民笑了,“好。”

王敬直結婚當天,一套大唐婚禮在眾人的簇擁下開始了。

兒媳婦要在眾人的關注下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拿一個圓形的小籮筐,將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送給公婆。

你且不要小瞧這份禮物,雖然不多,但必須精心準備。

在古代,圓形的容器被稱做笲(音:飯),方形的叫筐,執笲(拿著圓筐)送給公婆禮物,是“贄禮”必須的過程,初見長輩,不能空手。

接著,兒媳婦要喂公公、婆婆吃飯。

這個在現代很難發生,但在古代太常見,它被叫做“盥饋”。

新媳婦端著臉盆兒讓公公婆婆洗手,洗完手就開始喂飯吃(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最後才是夫妻倆的勾當,大家先禮後賓,經過一番吹拉彈唱,就要送入洞房,愛咋整咋整,雙方可以隨便一點了。那個時候,孩子們最愛幹的事兒就是到窗戶旁邊聽響,樂趣多多,等到呵斥,一哄而散。

總之,王珪贏了。

但他覺得贏得不徹底,他還要向權貴發起挑戰。

某日,他忽然問李世民:“三品以上官員半路上碰見皇子就要下車麽?”

李世民曰:“對啊!”

王珪道:“臣以為有失倫理。”

李世民有些疑惑,“你們這幫宰相,是不是覺得自己功勞大,就可以輕視我的兒子了?”魏徵上諫以前,三品以上官員碰見皇子,有的拜,有的不拜,上諫之後,一律不拜,下車示意便可。如今王珪同志明顯還看不慣,竟然認為三公連車都不必下。會議陷入了困境,還是魏徵厲害,他打破了平靜:

“諸王的地位本來就不如三公,讓三公為王子下車,不應該!”

李世民很不滿意,“誰都說不準以後的事,萬一哪天太子換人,你們知道你們今日所傲視的王子會不會是皇上?你們怎麽能這樣!”

王珪立刻趁勢反擊,“從周朝以來,皇位都是子孫相繼,不立兄弟。只有這樣,才能斷絕其他王子的幻想,陛下說出這種話來,可是需要謹慎的。”

李世民好不郁悶,但仔細想想,王珪說得不無道理。把王子和公主拉下高位,對政局不好嗎?他從諫如流,采納了王珪的建議。我們要一直記著,王珪和魏徵,以前跟李建成混的時候,可都每日惦記著怎麽弄死李世民。

魏王師傅王珪同志的那句話讓李世民再度郁悶起來:

“從周朝以來,皇位都是子孫相繼,不立兄弟。”

李世民知道王珪什麽意思,他想到了當今太子李承乾,他和長孫皇後生的第一個孩子。李承乾小時候十分聰明,特別是在政務決斷上很有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