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屠霍記(第4/9頁)

魏相要整的人是霍家,許廣漢則十分樂意替魏相跑上跑下。究其原因,許廣漢跟霍家也是有過節的。

當初,劉病已封許平君為皇後,也想做個順水人情,封嶽父許廣漢為侯。但是,這事馬上就被霍光否決了。霍光認為,許廣漢不具備封侯資格,不過呢,封君是可以的。於是,劉病已只好將許廣漢封為昌成君。

侯與君有什麽區別?這個區別可大了。如果在戰國,“君”比“侯”大。時過境遷,兩者倒過來了。漢代的“侯”比“君”大,君只有封邑,侯有爵位。而讓許廣漢郁悶的是,“君”多封給女士,霍光允許封他為“君”,似乎有點諷刺的意思。

諷刺又怎樣?只能將就將就,忍著點吧。這筆賬,留著將來再一起算。然而,魏相之所以要棄領尚書事,走許廣漢這邊路線,原因不僅是許廣漢樂意替魏相跑腿,更重要的是,霍家也有一個子弟是領尚書事。那個人,就是霍光侄孫霍山。

到目前為止,魏相總共給劉病已交過兩次加密型文書。第一次就是建議劉病已封張安世為大司馬。這一次,他之所以要避開霍山,是因為他上書告訴劉病已的內容是,要想鏟平霍家勢力,第一個要辦的事,就是架空霍山的權力。因為,霍山盤踞的這個職位,太過重要了。

漢朝每天有多少文書經過領尚書事,而那些狀告霍家的文書,有多少是轉交到皇帝那裏的?只要霍山在那裏待著,就別想讓皇帝聽到不利於霍家的消息。長此以往,皇帝無法收集不利於霍家的文書,又如何跟霍家博弈。

那麽,怎樣才能架空霍山的領尚書權力呢?魏相提出兩種建議:另開特別道通,這是一種;允許人人都可以給皇帝上加密型文書,這是另外一種。

夠了嗎?當然不夠。

按慣例,凡是上奏章給皇帝的,要同時寫兩份。奏章送到宮廷秘書署(尚書),先行審查副本。如果認為不合適,連同正本,一齊擱置。所以,魏相又認為,為防止秘書署作弊,最好廢除副本。這樣的好處就是,加密型的文書內容,領尚書事霍山想知道的話,門兒都沒有。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魏相這一招,實在太高了。很快的,劉病已批準了魏相的建議。同時,任命魏相為給事中,參加國家大事決策。

到此,因為有魏相做幕後推手,劉病已才大膽做了幾件大事。那就是前面說過的,封太子,任命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同時,許廣漢也順利升級,被他的皇帝女婿封為平恩侯。

至此,魏相認為,事情已經成功大半。他更加相信,他已勝券在握。

事實上,魏相在動,霍顯也在動。霍顯已經認識到,劉病已封許平君的兒子為太子,那就決定了自己的女兒霍成君將來生的兒子,只能封為親王。要想讓霍成君將來的兒子封為太子,一個字,殺。

不殺,就不可能有機會。過去是毒殺皇後,霍成君才能當上皇後。現在只有殺了太子,霍成君將來的兒子,才會有機會當太子。這是霍顯的邏輯。這個邏輯,無論怎麽證明,都是成立的。

霍顯行動了。

凡成大事者,必找代理商。這是陰謀家的理論。偉大的陰謀家,往往把陰謀當成藝術。藝術是崇高的,來不得半點糊塗。然而,蹩腳的陰謀家,往往把陰謀當成抱佛腳。然而,不是所有的佛腳都能抱的,平時不燒香,想要抱佛腳,佛都會甩你兩腳。

佛已經甩了霍顯一腳了。現在,佛還想再甩霍顯一腳。因為毒殺皇太子的設想,很快就提上日程。誰能做這個事呢?霍顯認為,非霍成君莫屬。怎麽個謀殺法?霍顯又想效仿一個人。

霍顯想到的那個人,就是漢朝第一毒婦呂雉。還記得當年呂雉是怎麽毒殺戚姬兒子劉如意的嗎?呂雉有天派人送去一杯毒酒,硬是把劉如意從床上拉下來灌,把心頭大患解決了。

霍顯認為,呂雉能用毒酒,她為什麽不能用?使用毒酒,成本低,收效快,可謂藥到病除,怎一個爽字了得。

但是,霍顯錯了。

偉大的《孫子兵法》曾經警告兵家,完美的陰謀,總是變化多端的。如果重復使用,馬腳一旦露出,敵人就會察覺,危險就會降臨。

我認為,孫子先生的話只對了一半。他只講陰謀,卻沒講前提。敵我雙方對弈,如果我方占有絕對優勢,不求變也未嘗不可。這就好像當年的呂雉,她視劉邦諸子如被關在鐵籠裏的小雞,想殺誰就殺誰,想怎麽殺就怎麽殺。殺了還會告訴你,我就是這樣,你想怎麽樣?

今昔相比,霍顯明顯不具備呂雉的能量。所以,如果霍顯照搬呂雉毒殺術,後果是很嚴重的。事實也很快證明,霍顯這招已經不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