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阿房宮和西楚霸王(第3/3頁)

項羽這根本就不叫封帝,而叫流放了。從此,楚懷王也不能叫楚懷王了,應該改稱義帝。其實,義帝你不必埋怨,你如果看到下面項羽是怎麽擺弄劉邦的,你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了。

在項羽看來,既然頂上有一個無用的所謂義帝,他就不能稱帝了,而只能當王。要當王,他肯定當天下最大的王,他自封的這個稱號就叫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接著,項羽和範增又是一番認真研究,最後為諸侯們開出了一張貌似完美的封王清單,這張清單裏,除他和義帝的封地外,把剩下的土地割成十八塊,每一塊都分給一個王。

劉邦也分到一塊肉,他沒有得到心儀已久的關中,而是得到了天下人最為惱火的漢中及巴蜀兩郡,定都漢中,還美其名曰漢王。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的理由如下:我聽說巴蜀曾是秦朝流放政治犯和死囚的好地方,又聽說那裏一年四季如春,風景優美,人稱天府之國。我封你為漢王,就是想讓你治理一下那裏的環境,你也就順便在那裏安度晚年吧。

美麗的語言永遠藏不住毒蠍之心,只要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當時巴蜀是天下最爛的一塊地,其惡劣程度,遠勝流放義帝的江南郴州,時稱人間地獄中的地獄。

有句諺語可以加強我們對蜀地的印象: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篇著名的《蜀道難》,他在詩中發出這樣的哀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那樣一個地方,高山阻絕,飛鳥難越,人只要進去了不亞於肉包子打狗,再別想活著回到中原了。

但是,此事遠未了結,更絕的還在後頭。

範增發揚一向一不做二不休,做事做絕的優秀作風,幫助項羽把關中切成三塊,分別賜給三個秦朝降將,章邯得一塊,封雍王;司馬欣得一塊,封塞王;董翳得一塊,封翟王。秦地三分,從此,關中又稱三秦之地。從地圖上看,劉邦的漢中之地,無情地被章邯等三人封地圍堵,成不能東出之勢。乍一看上去,漢中就是天牢,劉邦就是落水狗,三秦就像三面結實的圍籬。退一萬步想,如果劉邦像條瘋狗要奪門而出,估計還沒沖到第三個關卡,項羽就會早早聞聲趕來,殲擊漢軍。

從純軍事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安置簡直完美無瑕無懈可擊,如果不贊範增一個,良心上都過不去了。我不打你,也不罵你,就讓老天爺活活地折磨你。劉三你就認命吧,誰叫你早不生晚不生,偏偏趕上末班車,遇上了整蠱大師範增先生。

更絕的還有,項羽仿照關中割肉法,把齊國故地割成三塊,繼三秦之後,又有了一個三齊。原來的齊王,即田儋的兒子田福,只得到最差的一塊,改封為膠東王;齊國原來的最肥之地封給了另外一個人,即背叛田榮投奔項羽的齊國大將田都;另外還有一個是濟北王田安。

十八塊大肉,十八個王,揀到肥的笑了,那些揀到瘦的以及見者沒份的,他們不是忍聲吞氣,就是蒼涼上路。但是,有三個人卻馬上對項羽這份封王名單表示出了強烈不滿,他們是,漢王劉邦,下崗人士陳馀,齊國大佬田榮!

一場新的諸侯混亂,即將拉開戰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