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阿房宮和西楚霸王(第2/3頁)

反秦之前,劉邦和項羽都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目睹過秦始皇之龍顏,當時劉邦情不自禁地發出這般贊嘆的聲音:大丈夫當如此!意思就是說,大男人就應該享受這般風光無限的帝王生活。

然而,項羽當時卻發出這樣的怒吼:彼可取而代之也!此話調侃地說就是,秦始皇那個鳥人,我可以把他掀下來,並坐上他的位置。

這兩個不平常的男人說的這兩句不平常的話,司馬遷一點都不敢馬虎地記在了《史記》裏。事實也如他們早年所言,如今同樣的一個鹹陽城,在兩個男人眼裏呈現出的氣象及心理暗示卻是極不相同,劉邦喜享受,留戀不舍於其中;項羽好破壞,以火與鐵來證明霸王無敵!

性格即命運,說的果然一點都沒錯。

搞完三光政策後,項羽準備撤出鹹陽,這時有個人向他提議,關中風光壯闊,物產豐富,是真命天子吞雲吐氣之王地,不如就此留下來吧!

給項羽提建議的這個人姓韓,名字不詳,人稱韓生。在古代中國,只要是讀書人,不管你讀的是好書還是壞書,是儒家還是陰陽家,統統稱生。項羽再次回眸關中,韓生所說一點都沒錯,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土地又肥,不愧是稱王稱霸的龍盤虎踞之地。

可惜的是,韓先生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燒完了宮室後才提,鹹陽城基本上都被三光了,連住的地方都沒個像樣的,這種殘破之地還留下幹嗎呀,還是抄家夥趕快走人吧。

於是,項羽理直氣壯地對韓生說道:如果富貴後不還鄉,就好像穿著一套漂亮的衣服在夜裏行走,這又是何苦呢?

韓生一聽,馬上暈菜。這哪是一個縱橫四海,以天下為家的英雄所應該說的話,這跟一個在外以打劫殺人為生的暴發戶大佬,又有多大的區別?真是項羽一思考,韓生就發笑!韓生簡直無法忍受項羽白癡的政治頭腦,於是一時腦熱沖血,對項羽說出了一句掉腦袋的話:哼,瞧你那猴樣的!(沐猴而冠)。

項羽一愣,轉而暴怒。小樣的,你敢罵我猴樣?!他二話不說,把那位可愛而又可敬的韓先生丟到鍋裏,烹成了一道人間苦肉湯!

聽說人在極度憤怒或是極度得意時,智商及情商都是低得怕人的。一直以來,項羽不是被復仇的火焰燒亂心智,就是被勝利的狂喜沖昏頭腦,連個善意批評的讀書人,都要對其采取如此惡殺手段,實在是有損英雄形象。

雖然韓生死得冤,但項羽卻覺得一點都不可惜。在他看來,英雄也是人,項羽有衣錦還鄉,顯擺裝款之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項羽想的沒錯,問題是,他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萌發出一個極度錯誤的念頭!這種錯誤,無形之中為自己挖了一個好大的埋骨之坑!

燒也燒了,殺也殺了,說什麽都沒用了。屠城之後,項羽還得集中精力對付一個人,那就是逃跑大王劉邦同志。

在裂土封王方面,堅決不能讓劉邦占到一分便宜。項羽和範增經過共同研究和考證,他們最後制定出一個對付劉邦的極佳策略,那就是建議楚懷王反悔撕約,收回那句該死的先入關中者為王的話。

項羽和範增這招就叫一箭三雕。如果楚懷王能收回承諾,劉邦不但不能封為關中王,而且項羽也可推卸責任,又能兌現封章邯為雍王的諾言!

這實在太妙了,就這麽辦。於是,項羽馬上派人到楚懷王那裏傳話,叫他務必反悔,不然吃不了兜著走。

項羽以為楚懷王肯定會照辦,如不聽話,那就不僅僅是腦殘的問題了。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楚懷王接到項羽的傳話後,想都不想,直接就給他回話: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怎麽能想收就收回來,一切按曾經定下的口頭協議去辦!

這真是一個不怕死的男人,一條小命被捏在別人手裏,還敢做這般無畏的抗爭!

項羽當即拍著桌子,隔著空氣對楚懷王吼道:你懷王是我項家封的,憑什麽不跟我們合作?滅秦功勞我最大,現在一切統統都該改聽我的!

項羽決定改變主意,在修理劉邦之前,先去修理楚懷王。既然楚懷王是個麻煩物,最好讓他滾出彭城,以後就別想回來了。

於是,項羽想出了一個富有創意的損人又利己的整王方法,首先,故意升格尊奉懷王為義帝,然後又對楚懷王說,古人稱帝者都是擁有千裏土地,並且居在河川上流,既然如此,你就回長江上遊的郴州住吧,聽說那裏生態環境不錯,空氣還沒有被戰爭汙染呢。

郴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郴州市。在兩千多年前,郴州是一塊未經開發的蠻荒之地,那裏簡直就是人間地獄,滿眼蒼山迷霧,飛禽走獸,亦是盜匪流亡出沒之地,長期居住此地,那就只能以地為牢,以水為淚,哭地抹淚,叫天不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