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秦狼入室(第2/4頁)

這下面子可丟大了,將軍膝上長黃金,上跪天,下跪地;出則跪君主,入則跪父母。如今不明不白地對一個醉酒的女人家下跪,竟然還不親自請起就揚長而去,教我怎麽擱得下這張老臉?

可跪都跪了,有什麽辦法呢!

李良站起身來,無比慚愧地看著從官。這時,有一個軍官站出來,憤怒地對李良說道:天下背叛秦國的人當中,有能力的都紛紛自立稱王了。趙王的地位曾經都在將軍之下,現在連個女人家都不肯下車為將軍還禮,她算個什麽東西,還是讓我追上去把她殺了吧。

這話仿若一石激起千層浪,從官們個個義憤填膺,全都吵著要殺掉那個醉酒女人,以報怠慢將軍之仇。虧軍官們想得出來,殺一個醉酒的女人實在太簡單了,可問題是她是趙王的姐姐,砍她就等於砍趙王的心,那不就是造反嗎?

其實,從官們想做的就是造反之事。正如前面那個軍官所說的,那些有能力的都紛紛稱王了,就我們跟著你李將軍混得沒出息。這下子,真是搞得李良腦袋都大了,前有秦軍招降書,後有婦人之辱,現在從官們又都跳著發牢騷,莫非反趙乃天意耶?

韓廣都敢反,我為什麽不能反?現在就是不反,將來也要反,晚反早反一個樣,不如現在就反了。李良又一陣腦熱,他突然發出一個指令,既然大家想替我報仇,那都聽好了,給我追上去把那個女人殺了,準備血洗邯鄲!

果然,李良快兵追上前面那個女人,一刀斬首。緊接著,李良率軍襲擊邯鄲城。這一切就像做夢一樣,武臣還來不及明白是怎麽回事,就被李良攻下邯鄲,一刀剁掉。

或許有人說,這個武臣同志,死得實在是太冤了。但是在我看來,這個趙王可是死得一點都不冤。之前,武臣就有類似其姐姐出門腐敗的習慣,才落到韓廣手裏,韓廣和李良都曾經是他的人,他沒死在韓廣手裏,卻倒在李良的刀下,這不是莫大的諷刺嗎?

李良這次突襲行動,張耳和陳馀卻幸運地逃過了一劫。這主要是他們倆的耳目多,一聞聽李良造反,腿底就像抹油似的,從墻角溜出邯鄲城外去了。

張耳和陳馀站在城外,遠遠地望著瘡痍滿目的故城,他們滿腔憤怒,卻無處發作。這時說什麽和罵什麽都是沒用的,唯有暫時接受這殘酷的現實。李良,你等著,你做初一,我們不信就做不了十五。蒼天作證,如果我們不讓你從邯鄲城裏爬出來,天打雷劈,滅子絕孫!

秦狼入室

為了東山再起,莫名地淪為逃難者的張耳和陳馀,帶著無比悲憤的心情收拾散兵,竟然還有數萬人。報仇是合理的,雪恥是必然的,李良,你的死期到了。

然而,就在陳馀準備攻打李良時,有一個門客登門給他們出了一個好主意,這個主意及時地敲醒了張耳和陳馀沖動的大腦。

門客認為,張耳和陳馀都是客居在趙國的外鄉人,想讓趙國百姓依附他們成大事,那是很難的。但是,如果他們舍得騰出趙王之位,扶立趙國後裔,那麽事情肯定成功。

張耳和陳馀立即明白了,門客這招就是要他們立一個傀儡,這不是他們曾經教陳勝使用過的絕招嗎?

又是一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態勢,門客說得一點沒錯,立趙國後裔對張耳和陳馀大有益處。李良之所以反叛,不就是想稱王嗎?就算他在邯鄲自封趙王,只要張耳和陳馀扶趙國後裔上台,李良自然就成了假趙王。真王殺假王,那可是理直氣壯多了,趙國士兵和百姓自然會站在真王的立場上,為故國家園而奮起殺敵。

妙,實在太妙了。

張耳和陳馀立即動手尋找趙國後裔,果然找到了一個理想中人。這個傳說中的傀儡,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趙王歇。

當身在邯鄲城的李良聽說趙國突然冒出一個趙王時,氣得七竅生煙。你張耳和陳馀下手可真快,我還沒稱王,你們就搶我名號去了,那我無名無實地還怎麽混下去?沒辦法了,一山不能容兩虎,不把你們打個稀巴爛,我在趙國哪能睡得好覺,你們先下手為強,那我也來個後發制人,開打。

於是,李良率兵氣勢洶洶地向信都殺將過來。張耳和陳馀一看李良這副架式,都樂壞了。小樣的,我們不發飆就已經很不錯了,你還敢主動送上門來?既然來了就好好招待你一下吧,我們新賬舊恨一起算,讓你知道什麽叫君子報仇,血債血還。

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殺氣,一個是為了搶王,一個是為了守王,成王敗寇,就在今日。

信都城外,不知是哪方先叫了一聲殺,立即廝殺之聲漫山遍野。早就憋了一肚子怒火的陳馀,像火山爆發一般把所有的怒氣和郁悶統統撒向李良,主動出擊的李良卻像一只喪家之犬,一路被陳馀追著打,連邯鄲都回不去了,只好直接向章邯投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