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項羽和宋義

什麽探路和接應,完全是胡扯。明眼人一看,這路根本就不用探,王離這二十幾萬人列的隊,足可以圍成一個大沼澤,五千人往沼澤裏探路,這不是找死嗎?更何況,王離的軍隊全是正規軍,他們可是長年在大西北擊匈奴,修長城,頂著凜冽的大風成長過來的。而陳馀這幾萬人,不過是臨時湊起來的雜軍,他們沒有太多的騎兵,更沒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陳馀送給張黡這五千兵,說白了不過是五千只羊罷了。以五千只羊去試幾十萬只狼,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但是,救人心急的張黡和陳澤,哪有空去管那麽多,他們就像多年不摸兵的心癢之人,一領到兵就立即拉到戰場沖刺。果然不出所料,他們帶走陳馀這五千兵,就像帶著五千個肉饅頭去打狼,結果路沒探到,這兩人也統統成了肉饅頭被王離的大軍吃掉了。

這下輪到陳馀叫麻煩了。這就好像說,張耳罵陳馀是土財主不肯借錢,現在好不容易借了五千大洋讓張黡、陳澤帶回去,可錢還沒到張耳手裏,就被秦軍搶了去當喝酒錢。到時如果張耳說我不借錢給他,反而把他的人殺掉了,那縱有一千張嘴也說不清了?

怕說不清,那就慢慢說吧。

此時,諸侯們收到張耳的江湖呼救後,紛紛發兵救趙。燕齊兩軍,包括張耳的兒子張敖也帶一萬軍隊趕往巨鹿。但是,當諸侯們到達巨鹿城外時,全都作壁上觀,沒有一個敢出手。諸侯們共同的看法是,面對章邯和王離互相倚重的強大秦軍,誰先動手誰先死,唯一的辦法就是像陳馀所說的,等待機會。

城外的人等待,城內的人也在等待。張耳跑上城去,看到城外的諸侯們都按兵不動,眼淚都急得快要掉下來了。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們都說等,到底想等誰呀?

還是讓張敖來回答他的親爹這個問題吧:他們等待的,就是項羽同志。

項羽和宋義

前面我們講過,章邯幹掉項梁後,以為楚國不足憂,所以才放心北上。其實,章邯這步棋是走錯了,因為他走的這麽一步,楚國元氣迅速恢復,並且一夜之間就冒出了兩個天下最難對付的人,他們就是項羽和劉邦。

項梁死後,本來屬於項氏家族的軍權,最先並沒有落在項羽手裏,也沒有落在劉邦那裏,而是落在一個徒有虛名的人身上,他就是被項梁扶起來的傀儡——楚懷王。

自古以來,傀儡之所以為傀儡,是因為他身邊有強勢人物控制,傀儡有繼承權,強勢人物也有繼承權,所以有些人當了一輩子的傀儡,想翻身都翻不了。然而在這些傀儡中,楚懷王卻是個例外,項梁一倒台,他趁項羽羽毛還沒有長全,迅速把楚國的大權牢牢地控制在手裏。

楚懷王知道,他要想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必須做兩件事,一件是打壓項羽,千萬別讓他有所動彈;另外一件就是迅速培養自己的人,建立勢力圈子。

事實上,以上兩件事,楚懷王都做到了。首先,他召開了一個軍事研討會,決定兵分兩路打擊秦軍,章邯和王離作為秦朝的兩支主力軍,正在攻打趙國,張耳和趙王歇危在旦夕,所以楚國主力軍必須北上;另外一支非主力軍向西攻打鹹陽,抄掉秦二世老巢。

這是一個完美的軍事設想,那麽誰能擔任這兩支抗秦軍隊的主帥?

關於人選問題,其實楚懷王心裏早就有底了,負責北上救趙的大將軍是宋義,負責攻打鹹陽的是劉邦,項羽的任務就是當宋義副手,隨軍北上。

宋義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要歸功於一個朋友,他就是宋義替項梁出使齊國時,半路上遇見的那個齊國使者。齊使者,尊號高陵君,名顯,姓氏已不可考,人稱高陵君顯。當初章邯襲擊項梁前,他在路上聽了宋義那番悠著趕路則避禍的高論後,半信半疑地晃悠著到楚國,發現事情果然不出宋義所料,項梁戰死,楚軍上下一片驚慌,連國都都搬到了彭城。

這個高陵君,或許是宋義救了他一命,又或許是實在佩服宋義之遠謀及才幹,當他聽說楚懷王要選拔楚國的大將軍時,立即前往推薦宋義。推銷別人當然要懂得打廣告,高陵君替宋義向楚懷王打出的廣告詞是:宋義還沒等到雙方交戰就看到失敗的征兆,這才是真正掌握兵法的軍事專家,大王想做大事,宋義必能為您獨當一面,建功立業。

高陵君這廣告是吹得夠響的,但是人證俱在,你不服還真不行。當楚懷王羋心同志聽到高陵君這番話時,他心裏就更有數了。宋義曾經是他的人,他們在項梁手下都是被排擠和被控制之物,可謂是同病相憐,如果宋義真如前面所述那麽有才,兩人聯手對付項羽,又能幹出一番事業,豈不是一件兩全其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