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天下大亂(第4/5頁)

李斯厲聲道,“使蒙恬尚在,何至於令盜賊如此?”說完怒視趙高。其他大臣也跟著李斯,望向趙高。在眾人目光的審判之下,趙高尷尬萬分,恨不能憑空消失。

 

一位趙高的心腹宦官護主心切,指著李斯,尖聲道,“天子之前,咆哮無狀,可是人臣之道?”

 

完了,火山爆發了。李斯怒視宦官,大喝道,“吾咆哮無狀?你再說一遍!”

 

盛怒之下的李斯,頭上白發皚皚,目中怒火熊熊,有如發威的雄獅,令人不敢逼視。宦官面色蒼白,渾身哆嗦,不敢再多說話。

 

李斯不依不饒,斥道,“朝堂之上,乃議論國事之所,爾為內官,妄加言語,該當何罪?”

 

趙高見勢不對,果斷地決定棄卒保帥,吩咐拖宦官下去,斬。

 

片刻之後,郎官持宦官之頭,入謝李斯。李斯這才面色稍緩。

 

李斯威風凜凜,相形之下,胡亥則如坐針氈,但當著群臣之面,卻也只能擺出一副胸懷寬廣的架勢,道,“宦官已伏法。請丞相以國事為重,為朕分憂。”

 

李斯一通發泄之後,也舒坦了一些,於是道,“賊兵在戲邑停而不前,為不知朝中深淺,不敢輕進。一旦賊兵知鹹陽空虛,必急奔來襲。留給我們的時間業已不多,須當機立斷,即刻應對。臣舉一人,可擔討賊重任。”

 

胡亥問道,“何人?”

 

李斯道,“少府章邯。”

 

李斯的意中人一經推出,群臣皆有驚異之色。少府,主掌山澤陂池之稅,名曰禁錢,以給私養,自別為藏。也就是說,少府的官職相當於是宮廷的財政部長,和帶兵作戰全不搭界。這種官,貪汙起來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可真要讓他去前線領軍打仗,怎麽都讓人覺得不靠譜。

 

胡亥也有同感,道,“討賊之任,恐少府不能勝任,當另擇習於行伍之人。”

 

李斯道,“老臣執政多年,滿朝文武,多有所知。章邯授業於故國尉尉繚,得其兵法真傳,必能勝討賊之任。”

 

章邯其時也列席廷議,胡亥因問道,“少府有何妙計?”

 

章邯道,“盜已至,眾強,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

 

胡亥小聲嘟噥道,“酈山之徒,正在修阿房宮,安可輕赦。”

 

李斯在殿下高聲道,“國事危急,請陛下速作決斷。”

 

胡亥望向趙高,趙高心知眾怒難犯,道理也全在李斯那邊,於是悄悄點頭。

 

【6、帝國反擊戰】

 

且說章邯為將,大赦天下,盡發酈山之徒,展開帝國反擊之戰。對章邯來說,要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將七十余萬毫無戰鬥經驗的役徒組建成一支能夠作戰的軍隊,其難度可想而知。但在起義軍這邊,何嘗不也是一些臨時糾集的烏合之眾。總之大哥不說二哥,此時的兩軍相逢,不是更勇者勝,而是更弱者敗。

 

章邯兵發戲邑,周文大敗,退出函谷關,止於曹陽。章邯窮追,周文再敗,復逃於澠池。章邯繼續猛追,周文又敗,全軍潰散,周文自殺。

 

帝國再起兵兩處,分別由長史司馬欣和董翳統領,殺陳勝於城父,破項梁於定陶,滅魏咎於臨濟。章邯北渡黃河,擊趙王歇等於鉅鹿。

 

章邯等人的勝利,讓整個鹹陽彈冠相慶、一片樂觀,以為戰爭不久即可結束。章邯等人率領的還只是雜牌軍,便已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等到王師一出,自然更是秋風掃落葉,不勝輕松寫意之至。

 

殊不知,章邯等人的勝利,只是帝國最後的挽歌上一個淒美的裝飾音符而已。

 

然而,我們也不應責怪李斯等人錯誤地判斷了形勢。事實上,就連當時的起義軍自己,恐怕也不會相信龐大的帝國將驟然崩潰,而最終的勝利將歸於他們。

 

畢竟,當年秦軍百戰百勝的神話留給人們的印象太過深刻,尤其是那些親身領略過秦軍勇力的六國子民們。而如今的戰局,誠如賈誼分析過的那樣:

 

“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勝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鉏木戟矜,非铦於句戟長鎩也;適戍之眾,非儔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往時之士也。”

 

“嘗試使山東之國與陳勝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當年六國的基業,無不有著數百年的苦心經營,而終於亡於秦國的兵鋒。如今的區區盜賊,又何足道哉。

 

按下前方戰場上的風起雲湧不表,我們再來關注身處鹹陽的帝國統治者們。

 

上回的廷議,對胡亥來說,實在不能算是一次美妙的經歷。在李斯的威壓之下,他若有芒刺在背,感覺自己象一個任由李斯擺布的傀儡,幾乎無法呼吸。他分明能感到當時李斯眼中對他的不屑,看到當時百官臉上對他的嘲笑。事後反省起來,他越發覺出趙高的計策之妙,他的確不該上朝,在百官面前出醜露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