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清洗(第3/6頁)

 

既然如此,趙高自然當仁不讓,以帝師自居,將胡亥馴服得服服帖帖。而事實上,胡亥是如此地依賴趙高,倘若趙高不是太監的話,胡亥幾乎都想要尊封他為仲父了。

 

胡亥這一未遂的心願,後來由東漢靈帝替他實現。漢靈帝寵信太監張讓、趙忠等人,每每對外宣稱:“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可見,漢靈帝早在近兩千年前便已預見,對於人類而言,無性繁殖完全存在可能。

 

且說胡亥這一日和趙高閑談,忽有所思,憂傷地感嘆道,“先帝為成仙不死,自苦如是,終不能成功。吾自問才智威望,皆遠不如先帝,成仙恐怕更加無望。”

 

趙高答道,“仙人神藥,本是無稽之談,術士們編造出來哄騙先帝罷了。陛下既然無意求仙問藥,不如及時享受人生。”

 

胡亥道,“吾正有此意。夫人生居世間,譬如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君臨天下,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安宗廟而樂萬姓,長有天下,終吾年壽,其道可乎?”

 

趙高心中大喜,知道他向蒙恬復仇的機會來了。蒙恬不同於蒙毅,蒙恬功高天下,手握重兵,在軍隊和朝廷中擁有不可動搖的權威。趙高雖然處心積慮地要置蒙恬於死地,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機。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4、斷劍】

 

英國作家柴斯特頓在小說《斷劍》中講述了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

 

亞瑟·聖·克萊爾將軍是英國一位偉大的常勝將軍,但他的最後一戰,卻輕率得讓人不可思議。他率領一支八百人的軍隊,向數十倍於他們的敵人發起了自殺式的突擊,而且,在他的指揮下,軍隊渡河之後,卻並不去占領山頭陣地,而是停在泥沼中間,無所作為,任由自己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之下。

 

在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中,白發如銀的老將軍和他的士兵們戰鬥到了最後,直到再也無法堅持。將軍為了將剩下的士兵從敵人的屠戮下拯救出來,向敵軍獻上了他在激戰中折斷的佩劍,宣布投降。

 

將軍被俘之後,被絞死在附近一棵樹上,他的屍體在樹上打旋兒,脖子上掛著他那把斷劍。

 

所有人都在感嘆,這一戰,既無可爭議的悲壯,又無可爭議的愚蠢,完全不像克萊爾將軍平日優雅睿智的指揮。

 

盡管將軍的最後一戰以慘敗而告終,卻並不妨礙他因此成為英國的民族英雄,他那柄著名的斷劍,也從此成為聖物,被虔誠地供奉起來,供後人觀瞻景仰。

 

然而,真相往往並不是看上去的那樣。將軍的最後一戰,非但並不愚蠢,反而充分展現出了他傑出的智慧和冷靜。

 

一切要從將軍那不為人知的秘密說起。

 

克萊爾將軍一方面是顯赫的名將,另一方面卻是一個窮奢極欲的家夥,在最後一戰之前,他已經身負巨債,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只能向敵人出賣本國軍隊的情報,以獲得巨額金錢。將軍的賣國行為被手下的一名少校發現,少校在陪將軍散步之時,要求他馬上辭職,否則就要把他送上軍事法庭槍斃!

 

將軍拔出佩劍,刺死少校。但不幸的是,由於用力過猛,劍尖折斷在了少校的身體之內。這便給將軍出了一道棘手的難題,他知道人們將會發現這具無法解釋的屍體,將取出這無法解釋的劍尖,將注意到他那無法解釋的斷劍,或是發現他的劍無緣無故地失蹤。他殺了人,但無法把它隱瞞起來。

 

於是,二十分鐘之後,八百名英國壯士就在將軍的指揮之下,盲目地向敵人發起了自殺式的進攻。

 

藏起一片樹葉,最好的地方便是樹林。而藏起一具屍體,最好的地方便是一個到處都是屍體的戰場。將軍愚蠢的進攻,正是為了高明地制造出這樣一個戰場。

 

將軍走得最妙的一步棋,是他貌似無奈的投降。他知道,敵方統帥奧裏維亞素以仁慈聞名,通常都會釋放戰俘,從不殺害。

 

的確,敵方統帥奧裏維亞釋放了將軍,他釋放了所有和將軍一起被俘的英國士兵。至此,一切都在將軍算中,他的計策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和他一起被釋放的士兵,已經猜出了他的秘密。他們把絞索套在將軍的脖子上,把他拖去吊在那棵象征恥辱的樹上。只是為了英國的榮譽,他們彼此起誓,將賣國賊的錢袋和劊子手的劍尖永遠地隱瞞了起來。

 

趙高雖然沒有機會讀過這則故事,但他同樣明白,只有制造出一場大規模的殺戮,才能掩蓋起他要殺害蒙恬的私心,才能不引起胡亥的警覺,才能不使世人懷疑到自己。

 

趙高於是順著胡亥的話頭,道,“此賢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亂主之所禁也。臣請言之,不敢避斧鉞之誅,願陛下少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