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美國人在科學領域關注實踐多於理論的原因[2](第3/6頁)

當然了,我並不是認為當代的民主國家要空坐,看著人的精神之光逐漸暗淡熄滅,更是不說它們不能重新煥發光芒。世界發展到了當下這個時代,很多文明國家都在努力發展工業,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開始關注那些引發科學的各個不同部門聯合起來的各種關系;甚至,當人們對應用保持合理的愛好的時候,也會促使他們開始重視理論。在如此多的試驗或實驗每日都在反復進行的過程中,我們肯定能經常發現最一般的規律。因此,即使不會出現太多偉大的發明家,人們也將不斷取得新的發明。

此外,我相信科學具有崇高的使命。民主制度雖然無法引導人們純粹為了科學而研究科學;但另一方面,它卻會能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研究科學的行列中。在如此大量的研究人員當中,很有可能會有一些熱愛真理的天才開始轉向理論研究。毫無疑問,對於這樣的天才來說,不管他們的國家和時代受何種思想或觀念所支配,他都會竭盡全力去揭開大自然的奧秘。他們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他們選擇獨自前進,只要外界不給他們設置障礙,他們就感到知足了。在這裏,我想要講的無非是:如果人們的身份永久不平等,這會使人們囿於抽象真理的研究,並認為這種研究過於高尚,但實用價值不高;而民主社會的情況和制度,則會讓人們只關注和追求科學的直接和有實際價值的應用。

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趨勢,而且無法避免的。對這種趨勢進行了解是很有意思的,並且指明這種趨勢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現代國家的領導者能夠對這種不可抗拒的特性有清晰和長久的認識,他們就會明白,一旦生活在民主時代的人獲得知識和自由,他們肯定會去改進科學的工業應用部分,而對於政府當局來說,今後應當把全部精力放在支持高級科學的研究和激發社會研究高級科學的熱情上。

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先引導人們重視理論,然後使其自然而然地轉向實踐,而不應當讓人們總是為了追求次要效用才進行深入的研究。最好是讓人暫時放下這樣的研究,把研究精力放在探究其根本原理上。

羅馬的文明因為蠻族的入侵而走向滅亡,因此,我們可能會有這種信念:只要不再出現這類事件,我們的文明就不會滅亡。

如果指引我們的前進之光突然熄滅了,那我們將會逐步陷入黑暗之中,最終自行消亡。如果強迫人們只去關注應用,就會使人忽視原理的重要性;而如果完全將原理拋之腦後,由原理產生的方法肯定也不會太多。這樣一來,人們就無法發現新的方法,而只是一直在無知地和不熟練地使用某種工作方法,而對於這種方法背後的原理卻完全不了解。

300年前,當歐洲人進入中國時,他們看到中國的幾乎所有工藝水平均已達到很完善的階段,並對此感到非常驚訝,認為中國就是最先進的國家了。然而,不久以後,他們才發現中國人的一些高級知識已經失傳,只遺留了一點點的殘跡。這個國家在實業方面十分發達,而且大部分科學方法仍然保留下來,但是科學本身卻蕩然無存。這就說明,這個民族的精神已經停止發展,陷入到罕見的停滯狀態。中國人忘記了那些曾經引導他們祖先前進的原理,只是盲目地踏著祖先的足跡前進。那時,他們還在沿用先輩傳下來的科學公式,但是對其背後的原理卻不再深究。他們仍在使用著過去的生產工具,但已經不再努力去改進這些工具了。因此,中國人沒有進行過任何變革。而且也不再有維新的念頭。他們一直亦步亦趨地效仿祖先,以避免偏離先輩留下的軌道走入未知的方向,以至知識源泉逐漸變得幹涸。因此,盡管河水仍在流動,但已經無法卷起大浪或改變流向了。

即便如此,中國還是安然無恙地度過了許多世紀。征服中國的外族采用了它的習俗,那裏依然秩序井然,物質的繁榮隨處可見。在中國,革命非常罕見,而戰爭更是鮮有聽聞。[11]

因此,絕不要以為蠻族離我們還很遠,所以可以高枕無憂。因為,有些民族的文明之火是被蠻族從手中奪走的,有的民族則是自己踩滅了文明之火。[12]

注釋


[1]1. 在民主國家中,每個人都想由自己來斷定事物;沒有人會因某人的口頭之言而相信一個人;沒人會說太多的花言巧語。所有的這些本性在科學世界中也再次出現,在後來的國家中為科學帶來了一個自由的、確定的、實驗性的,但是卻沒那麽高高在上的發展方向。

2. 科學的三個不同的部分,一個是純粹的理論部分,一個接近於應用的理論部分,最後是完全的應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