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 塘沽停戰協定(第8/11頁)

北平何部長敬之兄、黃委員長膺白兄:艷酉電悉。自汪先生偕哲生、鈞任、雪艇各人到牯,初對協定形式內容及手續均多懷疑,嗣經一再討論,並充分告以前方之實情,季寬兄昨夜復趕到牯嶺,面報兄等之孤詣苦心,眾意均已諒解。今晨汪、王、羅已回京,明日下午國防會議,季寬、哲生當由此間乘機飛京出席。經此多番接談之後,但求能確守國防會議有(廿五)日決議之原則,中央內部當可一致。惟盼文字斟酌,打磨幹凈,不可有影射,縱屬同一意義,而用語必須堂皇,則電呈核準,自亦可不成問題也。中正卅亥。(廿二、五、卅)

北平何部長敬之兄、黃委員長膺白兄:艷酉電敬悉。請兩兄負責進行,弟當負責報告國防會議,請其追認。兆銘世辰。(廿二、五、卅一)

《塘沽停戰協定》如所公布,無附件。為接收被占領之十九縣,日本人頗不痛快,且無信義,日韓浪人及偽軍始終盤踞為害。前後有過三次有紀錄之會談——長春、大連、北平。長春、大連會談均由中國方面主動;前者在廿二年六月廿二日派雷壽榮、殷同,與日本關東軍商接收手續,接收北寧鐵路尤其首要,參閱下附北寧鐵路管理局報告摘要可知。大連會談在廿二年七月三至五日,繼續接收事件外,重在改編戰區內之偽軍。改編偽軍之困難,內外均須用力,軟硬兼施,一言難盡。以下系汪院長來電:

北平黃委員長:航空寄來“大連會談記事錄”,誦悉。以前尊處關於此事各電,弟均已摘要報告國防會議。昨在中央政治會議又概括報告,眾無異議,經紀錄在案。是此事已告一結束,是否尚有發表“大連會談紀事錄”之必要,尚祈察酌示復為荷。兆銘元申。(廿二、七、十三)

最可惡者是關東軍參謀副長岡村寧次到北平的一次,在廿二年十一月七至九日,會談紀錄初稿至末稿均報告請示汪、蔣兩先生。政府的指示如下電:

黃委員長、何部長:此次談判最要兩點:(一)至多只用紀錄;(二)紀錄中聲明此事為《塘沽協定》未了事件之一部分,毫無承認偽國之意;此兩點必須堅持,當否乞酌。兆銘蒸酉。(廿二、十一、十)

至會談內容為以下四項,名曰關於停戰協定之善後處理:(一)不含長城線以南及以西之地,從速且完全接收;(二)毗連長城地點,容認暫時設置為處理交通經濟等諸般事項,關東軍所指定必要之諸機關,並予以便利(限於山海關、古北口、喜峰口、潘家口、冷口、界嶺口);(三)同意日軍在接牧區內租用暫時駐屯所必需之土地住屋(限於山海關、石門砦、建昌營、冷口、喜峰口、馬蘭峪、古北口);(四)謀長城內外之交易、交通、通訊等之設定起見,派員與關東軍從速逐次協商。所謂通車、通郵、設關、聯航,問題即在此。茲錄最後報告之電如下:

南京汪院長、南昌蔣委員長:佳(九日)二電發後,仍與繼續磋磨,幾經曲折,將(一)項“同意”二字改為“希望”二字。(二)項“滿洲諸機關”字樣,改正為“關東軍指定之諸機關”八字。(三)項“航空之聯絡”句刪去,而於“交通”字樣之解釋為含有航空之聯絡意義,另作為諒解之事項。全部就此定議,但容認我方提出三項希望要求,以示緩和。其文曰:“關於某年月日在北平之會談,茲為免除將來之誤會及糾紛起見,對於左列各項特請查照(一)在接收區內暫駐之日本軍隊及關東軍指定之諸機關,對於所在地之中國行政一切,不得有幹與或妨礙情事;(二)除在本會談中已得華北當局同意者之外,任何正規軍隊不得開入接收區域之內;(三)為完成察東地方及多倫諾爾之接收起見,關東軍同意華北當局自由剿辦該地方之抗命部隊及土匪”等語。(一)(二)兩項已由彼方切實承認,(三)項亦允回長春請訓後即正式答復。郛等殫精竭慮,僅乃獲此,欲為國家多爭尺寸之失地而未能,仿徨午夜,相對淒其。岡村已定明晨離平赴津回長。除將全案整理後另派員賫呈,並詳陳經過外,謹此電陳,伏祈鈞鑒電示祗遵。郛、應欽佳三亥。(廿二、十一、九)

此會談意義乃關東軍抵賴不撤長城諸口如上舉,而責我以恢復關內外交通便利。我方之失望而猶希望者,接收之戰區十九縣人民,在日韓浪人及偽軍土匪下,直如人間地獄,若關東軍減少作梗,使吾當局能行使職權,勉紓民困,則不僅國家之體面而已。

關於塘沽停戰,及後來通車通郵諸事,贊成反對,以地域言,愈遠之處愈唱高調,故兩廣始終反對,而華北則切身利害所關,多持平之論;以性質言,負全局責任、局部責任、不負責任,與反中央反蔣,而不同其程度。國家大難當頭,猶意氣用事,視當沖之人存心賣國,又責以萬能。中國政治場中,為公誼而盡指臂之助者,甚為罕有。通車通郵,內外煎熬年余,本問題不如傳聞及想象之惡,可惡者關東軍之得寸進尺時時想制造問題。通車通郵之事實、理論及利害,我借輿論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