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太上皇帝(第2/5頁)

北魏帝國的賦稅、徭役很雜亂,拓跋弘一上台便免除所有雜調,只保留十一稅。北魏官員不發工資導致廉潔自律性差,拓跋弘痛恨貪腐,卻沒有為肅貪找到一條正確道路,一味施行嚴刑酷法,幾乎不近情理。

歷史上著名的“羊酒之罰”出自他的手筆,“凡官吏接受其邊區進奉的羊一頭、酒一斛的,處死,行賄的人以從犯論處。如果有人揭發尚書以下官員犯罪,則免除被揭發官員的職位,由揭發人接任。”

從古到今,這是最另類的一條“肅貪法”。尚書相當於現在的部長級官員,以貪汙犯的官職作為獎金,試想有誰會不告密。官員們人人自危,惶惶不安。

詔令受到抵制,不計報酬工作不如檢舉別人得官容易,這不是養奸嗎?不貪也可以,發工資啊!新法擱淺。

漢人官員張白澤的話代表了官員的心聲:“皇上這樣規定不妥,假若接受一頭羊、一斛酒就被處死,那皇上和誰共治天下?前代有俸祿。現在國家不發工資,還不讓收禮,那怎麽成?檢舉得官更不妥,那樣做只會讓小人得志,忠良寒心。不如實施班祿制,給官員發工資,如果有工資還要貪汙,隨皇上處置。”

如果按照“羊酒之罰”辦理,北魏國90%的官員要被處死,可見貪腐之嚴重。拓跋弘只得做出讓步,把這道極左的詔令廢止。然而,他心有不甘。為什麽親政兩年,仍然無法按照自己的方略治國?為什麽政令不能暢通?為什麽有這麽多的官員不聽話?

拓跋弘在沉思!他終於想明白了。天不容二日,國不容二主,無論幕前還是幕後。大臣們之所以不畏懼皇帝,因為皇帝並不是最高決策者。最高決策者是誰呢?馮太後!

馮太後是太上皇!

有哪個皇帝能夠容忍別人指手畫腳呢?沒有!拓跋弘要掙脫馮太後的束縛,機會終於讓他抓住了!

貳 李敷之案

公元470年,拓跋弘稱帝第五年,北魏朝廷發生了兩件大案。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和南部尚書高平公李敷謀反。慕容白曜和李敷雙雙被斬,朝野震驚!

兩件案子互不關聯。慕容白曜是慕容燕國的嫡系子孫、北魏著名將領,剛剛取得南征勝利。他率軍苦戰三年,從宋朝手中奪得山東和淮北之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慕容白曜謀反了嗎?沒有一點證據。皇帝說他謀反就是謀反。

文武大臣們震驚之余,莫名其妙,聰明人自然洞悉其中的奧妙。

乙渾專權之時,慕容白曜曾經黨附乙渾。乙渾的黨羽很多,為什麽別人不追究,單單不放過慕容白曜呢?因為拓跋弘希望借此警告那些不聽話的大臣,我連戰功赫赫的慕容白曜都敢殺,何況你們!

就在人們戰戰兢兢之時,又發生一起大獄。這起案件是拓跋弘親手策劃,指使人告發李敷。

皇帝給大臣下套,大臣豈有活命?拓跋弘為什麽要置李敷於死地呢?拓跋弘並不是要李敷死,而是要讓李敷的三弟李弈死。他最終目的也不是要李弈死,而是給“太上皇”一點顏色瞧瞧。

因為李弈是馮太後的情人。

李弈和李敷出自趙郡李氏,北方高門之一。李弈年少進宮做侍衛,是一名禁衛軍官,為馮太後除掉乙渾出過力。李弈漂亮英俊,才藝出眾,馮太後一見鐘情。

不到三十的女人獨守空幃,怎麽也說不過去,二人兩情相悅。太後擁有男寵,這在北魏帝國歷史上從未有過。拓跋弘之震怒可想而知,感覺受到侮辱。

與太後通奸,無論鮮卑貴族還是漢人豪強都無法接受。拓跋弘準備利用此事煞一煞太後的威信。

事情不能張揚,尤其是宮帷隱私。不能從李弈下手,那樣做等於“此地無銀三百兩”。只能從親戚入手,李弈的大哥李敷。治李敷的罪要有一個恰當的理由。李敷做事謹慎,為官清廉,沒有犯罪事實。

誰可能掌握李敷的罪證呢?誰告發李敷,朝野才會相信呢?只有他們內部的人。李敷不犯法難保親戚朋友不犯法,拓跋弘想到了李䜣。

李䜣與李敷是發小,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突破口就是他!

拓跋弘一查,果然李.任相州刺史時收受賄賂,貪贓不法。於是,便指使人告發,一個連環案形成了。

李䜣的案子報到朝廷,不明真相的李敷還在為他極力掩飾開脫。拓跋弘下詔把李䜣押回平城受審,經過調查審理,貪贓枉法證據確鑿,應當處死。

就在李.將被處斬的前天深夜,女婿裴攸悄悄地探監,告訴嶽父說:“朝廷已經暗示了,如果你能夠主動揭發李敷的罪,可以免死。”李䜣開始不肯,“我與李敷恩情過於兄弟,我怎麽可能誣告他呢!”

李䜣試圖拔下頭簪自殺,解下腰帶自盡,終因求生欲望強烈,沒有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