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生死潼關

自從高仙芝和封常清率唐軍退入潼關,安祿山便命大將崔乾祐進駐陜郡,牢牢盯著這座關中門戶。哥舒翰接手潼關防務後,只一意修築工事,深溝高壘,嚴防死守,從不出戰。安祿山屢命崔乾祐出擊,其中一次還派了次子安慶緒親自到前線督戰,可潼關不愧是一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關,燕軍的數次進攻都被據險固守的哥舒翰一一擊退。面對這道銅墻鐵壁,崔乾祐只能幹瞪眼,“數月不能進”,與哥舒翰形成了對峙相持的態勢。

在此情況下,只要哥舒翰始終堅壁清野,保證潼關不失,河北的郭子儀和李光弼又乘勝北上、直搗範陽,燕軍軍心就會瞬間瓦解,安祿山的末日也就到了。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李唐朝廷內部卻出現了一個致命危機。

危機源於楊國忠和哥舒翰的相互猜忌。

眾所周知,安祿山起兵打的是討伐楊國忠的旗號,而當時朝野上下也一致認為,就是因為楊國忠恃寵擅權、跋扈專斷,逼得安祿山狗急跳墻,才導致了這場空前的大禍亂,所以很多人都對楊國忠咬牙切齒,必欲誅之而後快。

哥舒翰麾下有一個部將叫王思禮,就屢勸哥舒翰上表朝廷,要求誅殺楊國忠以謝天下。可哥舒翰始終沒有答應。因為他很清楚,現在殺楊國忠除了泄憤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更何況大敵當前,自己人更不能搞窩裏鬥。

王思禮以為哥舒翰怕事,就自告奮勇,說他願意帶領三十名騎兵入京,秘密綁架楊國忠,然後抓到潼關殺了。哥舒翰狠狠瞪了王思禮一眼,沒好氣地說:“你這麽幹,造反的就是我哥舒翰,不是安祿山了。”

然而,讓哥舒翰沒有想到的是,他這邊處處以大局為重,盡量摒棄個人好惡,可楊國忠那邊卻早就對他起了猜忌之心。

自從玄宗把將近二十萬兵馬交到哥舒翰手中後,楊國忠的心就懸起來了。

在他看來,關外的安祿山對他固然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可此刻手握重兵的哥舒翰又何嘗不是呢?現在滿大街的人都在叫囂要殺他楊國忠,哥舒翰會不會趁此機會反戈一擊,拿他楊國忠的人頭去收買天下人心呢?楊國忠覺得可能性很大。

從這個意義上講,哥舒翰其實比安祿山更讓楊國忠感到恐懼。因為安祿山遠在千裏之外,而哥舒翰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對於這種態勢,就連楊國忠身邊的幕僚都替他心驚不已。有人就跟他說:“今朝廷重兵盡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於公豈不危哉!”(《資治通鑒》卷二一八)

楊國忠再也坐不住了,立刻上奏玄宗,說:“如今潼關大軍雖然兵力強盛,可萬一失利,京師就危險了。臣請求從皇宮下屬各部門(“監”“牧”“坊”“苑”等)人員中挑選出三千精壯,加以訓練,以備不測。”

玄宗當即照準,並命劍南道(當時劍南節度使仍由楊國忠遙領)將領李福德統禦這支後備隊。隨後,楊國忠又另外招募了一萬人,命親信將領杜乾運率領,進駐灞上(今西安市東灞河河畔),名義上是防備叛軍,實際上是防備哥舒翰。

楊國忠的舉動一下子就把哥舒翰惹毛了。

老子在前面浴血奮戰,你卻在背後拿刀頂著老子,這算他奶奶什麽事兒?

哥舒翰本來一直以大局為重,可眼下也不免要擔憂個人的命運了。誰都知道,楊國忠既是朝廷的首席宰相,又是玄宗跟前的頭號寵臣,玄宗現在什麽事都聽他的,萬一楊國忠真想除掉哥舒翰,只要慫恿玄宗下一道詔書,立馬可以讓他步高仙芝和封常清之後塵,然後再讓心腹將領杜乾運接手潼關防務。

換言之,杜乾運就是一顆進可攻、退可守的棋子,楊國忠把他置於哥舒翰背後,目的就是要讓哥舒翰陷入徹底被動。

哥舒翰不是傻瓜,當然不會任由楊國忠擺布。

他決定吃掉這顆棋子,給楊國忠一點顏色瞧瞧。

杜乾運剛進駐灞上沒幾天,哥舒翰就上奏玄宗,要求將杜乾運的這支部隊劃歸潼關統一指揮。玄宗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哥舒翰和楊國忠在暗中角力,而是認為這個要求合情合理,當即表示同意。

天寶十五年六月初一,哥舒翰借故把杜乾運召到潼關,然後隨便栽個罪名就把他殺了。消息傳回長安,楊國忠大驚失色。

他萬萬沒料到,哥舒翰竟然會如此膽大妄為,心狠手辣!

有道是打狗也要看主人,哥舒翰這麽幹,擺明了就是在警告楊國忠,同時更是在對他發出挑戰。楊國忠現在越發相信——接下來,哥舒翰隨時有可能帶兵入朝,以“清君側”的名義,取他楊國忠的頸上人頭!既然如此,楊國忠當然要先下手為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