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河北的抵抗

顏杲卿和顏真卿是一對堂兄弟,他們的五代祖就是北齊名臣顏之推,著有享譽後世、流傳甚廣的《顏氏家訓》。在這本書中,顏之推列舉了平生所見所聞的許多歷史掌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經歷,用平實而不乏睿智的語言,對後代子孫進行了諄諄教誨,闡述了修身齊家、治學養生、為人處世、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的道理。該書雖被冠以《家訓》之名,但由於其中蘊含著許多寶貴的人生智慧,所以一問世便迅速流傳開來,被人們爭相傳誦,逐漸成為人格教育方面的範本和經典,影響了後來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顏氏兄弟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其學問、修養與人格境界自然皆非常人可比。當安祿山的叛軍席卷大河南北,大多數唐朝官吏都望風而降的時候,他們之所以能夠寧死不屈,以巨大的勇氣同叛軍進行艱苦卓絕的抗爭,其內在動力未嘗不是來自於他們的家學淵源。

二顏入仕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在開元中期。其中,顏杲卿以父蔭入仕,史稱其“性剛直,有吏幹”,最初在魏州擔任錄事參軍,就幹出了顯著的政績,“振舉綱目,政稱第一”(《舊唐書·顏杲卿傳》)。其後屢獲升遷,於天寶十四年出任常山(今河北正定縣)太守。

與精明幹練的堂兄顏杲卿相比,顏真卿屬於比較純粹的讀書人。史稱他“少勤學業,有詞藻,尤工書”(《舊唐書·顏真卿傳》)。所謂“尤工書”,就是善於書法。眾所周知,顏真卿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書法大師之一,他將纂書、隸書等筆法揉進楷書,獨創了別具一格的“顏體”書法,後世把他和初唐的歐陽詢、晚唐的柳公權、元人趙孟頫並譽為“楷書四大家”;其中,顏真卿和柳公權還被並稱為“顏筋柳骨”。

開元中期,顏真卿以甲科的優異成績進士及第,此後正式入仕,擔任監察禦史,期間數度出巡河西、隴右、河東、朔方等地,監察地方的屯田、軍備等事宜,執法以公正嚴明著稱。當時,五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發生了一起大案,其中頗有冤情,當地官吏久拖未決,顏真卿以朝廷特使的身份前往,很快就查明了這樁冤案。巧合的是,自從冤案發生後,當地便久旱不雨,可顏真卿剛把案子解決掉,老天爺立刻降下甘霖。當地百姓驚喜萬分,都把這場雨叫做“禦史雨”。

此後的幾年,顏真卿不斷升遷,歷任侍禦史、東京畿采訪判官、武部員外郎等職,但由於為人正直耿介,從不拍楊國忠的馬屁,所以不久就被排擠出朝,外放為平原(今山東陵縣)太守。

顏氏兄弟出任地方太守之時,正值安史之亂前夕。此時的他們當然不會想到,命運即將把他們一舉推上時代的風口浪尖。

顏杲卿的常山郡位於範陽的西南方,屬安祿山的管轄範圍;顏真卿的平原郡位於正南方,雖不屬範陽管轄,但和常山一樣,距離範陽都只有十來天路程。也就是說,安祿山的叛軍一旦南下,他們所在的郡就是首當其沖的最前線。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於次日大舉南下。九天後,安祿山親率大軍進抵藁城(今河北藁城市)。此地是常山下轄的一個縣,與常山郡城近在咫尺,顏杲卿知道自己兵力薄弱,如果強行抵抗,其結果只能是城破人亡。好漢不吃眼前虧,為人精明的顏杲卿決定采用權宜之計——暫時以詐降的方式麻痹安祿山。

隨後,顏杲卿帶著長史袁履謙前往藁城晉見安祿山。安祿山覺得顏杲卿還算識時務,就賞給了他三品紫袍和金魚袋。可與此同時,安祿山也多留了一個心眼,把顏杲卿的一些子弟留在軍中作為人質,然後命他仍舊鎮守常山。此外,安祿山又派部將李欽湊率數千人馬進駐井陘口(太行八陘之五,位於今河北鹿泉市西),一方面防備河東與朔方的官軍,一方面監視顏杲卿。

在返回常山的路上,顏杲卿指著身上的紫袍和金魚袋,苦笑著對袁履謙說:“穿這玩意兒幹什麽?”

袁履謙心領神會。回到常山後,顏杲卿立刻與袁履謙暗中募兵,並加固城防工事,隨時準備起兵反抗安祿山。

和猝不及防的顏杲卿比起來,顏真卿似乎要更敏銳一些。

因為他很早就嗅出了叛亂的氣息。

安祿山起兵前夕,平原郡連日暴雨,顏真卿遂以城墻老舊、擔心垮塌為由,積極組織人員整修城墻、挖深壕溝,同時囤積糧草,並整理完善了全郡預備役人員的相關資料,以備隨時擴充兵力。在做這一切的同時,顏真卿表面上卻裝出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天天招呼一幫文人學士泛舟河池,飲酒賦詩,希望以此消除安祿山的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