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鬥爭,李淵主動退位(第3/3頁)

雖然李世民屢屢頒布大赦令,但是仍然遏制不了人們爭相告密以邀賞的洶湧勢頭。諫議大夫王珪對此憂心如焚,一再請求太子李世民設法制止。七月十日,李世民不得不再次頒下一道措辭嚴厲的命令。此令重申:與玄武門事件和李瑗謀反案有所牽連者一律赦免,除非有人在此之後依舊圖謀不軌,否則一概禁止相互告發,違令者將處以“反坐”之罪,也就是誰再告發別人參與謀反,自己將被視同謀反罪論處。

發布命令的次日,李世民隨即派遣魏徵前往山東(崤山以東)地區進行宣慰,並委以便宜從事之權,實際上就是希望魏徵能以前東宮舊臣的身份,安撫散亡各地的建成余黨,制止告密和濫捕濫殺之風。

魏徵到達磁州(今河北磁縣)時,當地州縣政府正用囚車押著兩個人,準備送往京師問罪。他們是前太子千牛李志安和齊王府護軍李思行。魏徵當即將囚車攔下,對當地官吏說:“我受命之日,前東宮和齊王府的左右已經全部赦免了,如果再把他們捕送京師,必將人人自疑。就算派遣使者到處宣慰,又有誰肯相信。我今天不可以為了避嫌而不為國家著想,況且我既已受到‘國士’的禮遇,又豈能不以‘國士’的行為相報。”於是下令將李志安和李思行當場釋放。

李世民在長安接到報告後,甚感欣慰。

他意識到,魏徵絕對是一個可以寄予信任和厚望的人。

在六月四日以後的這些日子裏,隨著新太子李世民的閃亮登場,有一個人正在悄然淡出人們的視野。

這個人曾經是帝國的最高主宰者,而眼下,所有大唐帝國的臣民卻在用最快的速度將他遺忘,甚至是將他拋棄。

這個人就是李淵。

沒有人知道他在這些日子裏都幹了些什麽以及他的心境如何。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正在嘗試著接受屬於他的命運。

我們甚至可以說,他正在主動地接受被天下人遺忘和拋棄的命運。無論這份命運如何不堪承受,主動接受總比被動接受要明智得多,同時也要好受得多。

所以,早在李瑗謀反案之前,也就是六月十六日,李淵就已經給了心腹裴寂一道手詔,內容是:“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

李淵通過這個方式向太子李世民主動表露了退位的意思。

這個意思當然是李世民最希望看到的。

六月二十九日,李唐朝廷正式撤銷了天策府。這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信號,它意味著太子李世民的登基大典已經進入了倒計時。